阅读历史 |

第335章 毒计(2 / 2)

加入书签

「永叔快进来。」

杨安国扬声应道,脸上迅速堆起那标志性的丶见牙不见眼的笑容。

身材有些发福的欧阳修推门而入,神色略显疲惫,酒糟鼻红红的。

他拱手见礼:「杨学士,叨扰了。」

「哪里哪里!蓬荜生辉!」

杨安国热情地将他迎至上座,亲自斟上一盏刚点好的新茶。

「尝尝老夫这点茶的手艺。」

欧阳修也不客套,接过茶盏啜了一口,赞道:「火候正好,手艺精进了不少啊。」

两人寒暄几句,无非是朝中风物丶近日天气。

杨安国揣摩着欧阳修的来意,耐心等待着,他知道这位老友无事不登三宝殿。

果然,欧阳修放下茶盏,话锋一转,似是不经意地提起:「说起来,今科省元陆北顾,与我当年一样都就读于国子监广文馆,杨学士当真是慧眼识珠啊。」

听了这话,杨安国雪白的胡须微微颤动,脸上笑容更盛:「永叔过誉了!此子才学全赖自身勤勉,我国子监不过是为其备考略尽绵力罢了。」

他嘴上说着,心中却已了然,欧阳修此来必与陆北顾有关。

欧阳修微微颔首,目光落在窗外庭院新抽的柳枝上,语气里带了几分追忆:「老夫当年在广文馆时,那时『监元』虽非朝廷功名,却是解试前最要紧的一场大考之夺魁者,过去能夺『监元』者无不声名鹊起,士林瞩目,其中大多数人都能拿下开封府解元甚至礼部省试省元可惜如今国子监势微,这『监元』之盛名,也久不得闻了。」

说到这里,欧阳修便开始低头喝茶,不再言语。

「——监元。」

杨安国捻须的手指顿住,浑浊的眼珠瞬间亮了起来。

他如何不明白欧阳修提及此事的用意?

陆北顾已是省元,殿试在即,若殿试再中状元,便是「连中三元」追平了宋庠和冯京,已是不世出的荣耀。

可若在此之前,能再为他添上一个「监元」的名头呢?

不含任何水分的「连中三元」固然惊人,但冯京已然做到,可若是「连中四元」,监元丶解元丶省元丶状元,这将是何等空前绝后丶震动天下的噱头?!

——这就是足以照亮整个国子监门楣的金字招牌啊!

这念头一起,便如野火燎原,再也按捺不住。

杨安国只觉得一股热血涌上头顶,连呼吸都急促了几分,几十年前国子监鼎盛时期的辉煌景象,父辈执掌时门庭若市的荣光,仿佛都在眼前重现。

国子监沉寂太久了,太需要这样一场惊天动地的造势了!

「永叔所言极是!」

杨安国猛地一拍大腿,声音把欧阳修都惊了一下,欧阳修赶紧开口撇清干系。

「.你莫要乱讲,我可什麽都没说。」

「是是是,跟你没关系,都是我自己琢磨的。」

杨安国才不管这个,他凑近了低声道:「可你说,过去『监元』此乃我国子监荣光之象徵,虽非朝廷功名,然其分量亦是非同寻常,陆北顾既为我国子监广文馆生,此等大才,若不拿个『监元』岂非遗憾?亦显得我监中怠慢了英才嘛!」

「况且,这『监元』考试,本就是国子监内部之事,非朝廷常例,何时考丶如何考,全凭老夫这判监事一言而决几十年前是作为解试前的大考,但如今便是马上就组织起来考一场,又有何不可呢?」

「老夫这就命人去安排!就在明日召集国子监内所有生员,考试规制就按当年最盛时的旧例,考官嘛,周敦颐周博士学问精深,为人端方,就由他主考,再配上两位助教一同阅卷!务必今日就将考题拟好,印出!」

一嘟噜说完这串话,杨安国站起身,在值房内踱了两步,越想越觉得此事妙不可言,简直是为国子监和他自己量身定做的锦上添花之举,他甚至仿佛已经看到国子监门前再次车水马龙丶求学者络绎不绝的盛景。

欧阳修点了点头,他也是前几日送别梅挚后在河边酒楼吃饭时才想起这件事情了,毕竟时间过去太久了,几乎所有人都忘了还存在「连中四元」这种事情,甚至连他这个拿过「监元」的当事人都差点忘了。

而欧阳修之所以要提醒杨安国,自然也是因为「嘉佑贡举」之事。

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敌人越是攻讦他,那他就越要捧他选出来的省元,如此才能证明他革新文风是对的,才能证明他选出来人才是真正的大才。

实际上,若是太学生没有对欧阳修做那些写祭文之类的恶心事,欧阳修也是不会如此行事的他其实挺随性的,不太喜欢关心别人的事情。

而就在欧阳修和杨安国商量如何帮陆北顾造势的时候,不远处的枢密院里,同样也有人在商量着关于陆北顾的事情。

只不过方向,却截然相反。

裴德谷穿过枢密院幽深的廊庑,他来到枢密使贾昌朝的值房外,整了整衣冠,然后敲门。

「进。」

值房内,贾昌朝正凭窗而立,望着窗外庭院中嶙峋的怪石。

听闻裴德谷进来,他合上窗户,缓缓转过身来。

贾昌朝虽年近六旬,须发已见灰白,但目光依旧透着久居上位者的深沉。

「下官裴德谷,参见枢相。」

裴德谷躬身行礼,姿态放得极低。

他如今虽已调入枢密院,甚至高升到了枢密院承旨司副都承旨的位置,负责协助承旨司都承旨处理枢密院各房的日常政务,但在贾昌朝这等人物面前,依旧保持着十足的恭敬。

贾昌朝微微颔首,示意他坐下:「德谷来了,关上门坐吧。」

裴德谷回头把门仔细关好,然后在贾昌朝对面依言坐下。

他身体微微前倾,开门见山地急切低声道:「枢相明鉴,那陆北顾如今声势正盛,若真让其踏入殿试考场,以其省元之身份,金榜题名恐非难事.一旦让其跻身朝堂,加之杨安国丶张方平乃至宋庠等人或明或暗的扶持,羽翼渐丰之后恐成心腹大患!下官以为,必须在其最势盛之时,阻其锋芒,绝不能让他拿到进士功名!」

不入第三人耳的密室里,已经认识将近二十年的两人,说话也不藏着掖着。

「嗯,殿试之前,确实关键,若等他过了殿试,有了官身,再想动他便难了。」

贾昌朝捻着胡须,沉吟片刻说道:「只是如你所言,他也有人回护,若是寻常罪名是动不了他的,若是罗织罪名则必须有足够分量,且能迅速发作令其无法脱身,至少要拖过殿试之期。」

「正是如此!」

裴德谷连忙说道:「下官思得一妙计,此计一旦发动,纵使最终不能将他彻底钉死,也必能令他陷入泥淖,耗时费力去应对,到时候没有数月工夫,绝难厘清纠缠。而殿试大典,关乎国家抡才,绝不会因他一人而延误,只要让他错失今年这最关键的一步,往后有的是机会慢慢收拾。」

「是何妙计?」

裴德谷附耳将他的「妙计」细细道来。

贾昌朝听后却没有立刻明言,只是淡淡道:「此计关键在于时机,更要紧的是绝不能留下任何让人能追查到你这里的手尾。」

「枢相训示的是。」

「此事便交由你去物色人选,须得寻一个可靠的丶与你无明面牵扯的人去做。记住,要绝对谨慎,务必做到天衣无缝丶滴水不漏,即便有人起疑,也抓不住实在的把柄。」

裴德谷闻言,已然心领神会:「请枢相放心,下官必会寻得妥当之人依计而行,定将此事办得乾净利落,绝不留下任何痕迹,更牵连不到枢相分毫。」

贾昌朝见他领悟,挥了挥手:「如此便好,去吧,谨慎行事。」

「下官告退。」

裴德谷再次躬身,退出了值房。

他走在枢密院的道路中,春日暖阳照在身上,却让他感觉背脊微微发凉。

陆北顾的成长速度实在是太过惊人,以至于这些日子他都有些难以安寝了这次他必须确保万无一失,绝不能让陆北顾这条锦鲤,有机会跃过殿试这道龙门!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