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另辟蹊径(1 / 2)
第262章 另辟蹊径
李哲的这身着装,跟厂里工人的灰工装比起来,简直像两个世界的人。
后面跟着的金百万,穿着花衬衫,肚子鼓鼓的,一下车就掏出烟盒;洪三则背着个黑色皮包,四处打量着厂区;李振国穿着蓝色的劳动布外套,理了理衣服,眼睛望向人群中。
马厂长赶紧迎上去,伸出双手:「李老板,一路辛苦!」李哲笑着握上去,两人寒暄了几句,就跟着马厂长往办公楼走。
工人们跟在后面,小声议论。
「这李老板看着挺气派,不像骗子。」
「那车得不少钱吧,看来是真有实力。」。
也有人撇着嘴:「私人老板再有钱,也不会真心对咱们工人好。」
到了办公室,刘副厂长赶紧倒上热茶,茶叶在玻璃杯里舒展着,放到了李哲面前,「李老板,您喝茶。」
「谢谢。」李哲微微点头。
马厂长把合同推到李哲面前:「李老板,咱们先把租赁的细节敲定。租赁期就按之前说的,5月 15号到 10月 14号,共五个月,到期后您有优先续租权,只要提前一个月说就行。」
李哲拿起合同翻看:生产线是西厂房的那两条新机器,设备编号是 X01和 X02,附属的输送设备和杀菌设备也包含在内。租金月付,每月 3000元……
王副厂长推了推黑框眼镜,接过话头:「维修方面,厂里能负责小毛病,比如电路检修丶零件更换这些,但要是大故障,比如电机烧坏,就得您这边承担费用了。
租赁前后我们会出书面清单,附照片,到时候咱们一起验收,分清正常损耗和人为损坏。」
其他条款都顺顺利利,涉及到了人员安排,双方出现了一些分歧。
马厂长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缓缓说道:「李老板,员工能不能由我们厂委派,工资也由我们代为发放?这样也方便管理,您也省心。」
李哲放下笔,身子微微前倾:「马厂长,我要做自己的品牌,工人的技术和责任心很重要,要符合我们的用人标准才行。
我们自己发放工资,也是为了能和工人直接对接,有问题也能第一时间解决。这一点,我不能让步。」
李哲的态度很坚决。
办公室里静了下来,刘副厂长摸了摸啤酒肚,想打圆场,却没敢开口。
谢厂长看了看两人,开口说道:「李老板,要不这样,您自己招人丶发工资,我们不干涉,但能不能多招几个人?厂里好多工人都等着吃饭呢。」
李振国皱了皱眉:「谢厂长,一条生产线 15个人就够了,两条线 30人,刚好够用,我们也要考虑成本问题。」
马厂长沉思了一会,问道:「李老板,你打算让员工一周休几天?」
「理论上是休息两天。」李哲应了一声,补充道:「如果加班,会给加班费。」
马厂长笑道:「我没猜错的话,您还让员工固定周六日休息吧?」
「对。」李哲答道。
马厂长提议,「我有个想法,您看这样成不成。将固定双休日改为倒休。
这样的话,人休机不休,每条线还是 15人,但能多雇 10个工人。工作效率也能大大提高。」
见李哲露出思索之色,马厂长继续说:「您看,蔬菜采收就那麽几天,赶工期的时候还得加班,多几个人,既能提高效率,也不用让工人太累,您也不用付那麽多加班费,多好。」
李哲跟李振国对视了一眼,小声嘀咕了几句。马厂长虽然没有直接说,但也表明了意思,在工资款和工作量一定的情况下,希望李哲可以少发工资多用人。
李振国点了点头:「这主意行,既不耽误生产,也能帮厂里解决点就业问题。」
李哲笑着看向马厂长:「马厂长,就按您说的办,我招 40人。」
马厂长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容:「好!李老板果然爽快!」众人赶紧把合同细节补充完整,签上名字,按了手印。
签完合同,一行人来到厂区空地上招工。
工人们早就围了过来,吵吵嚷嚷的,有人踮着脚往前凑,有人在后面交头接耳。
马厂长站上一个旧木箱,清了清嗓子:「大家安静!咱们厂已经跟李老板签了租赁合同,李老板每月付 3000元租金,这笔钱会用来维护设备和补贴困难员工!」
「啥叫困难员工?」底下立刻有人喊,声音里满是急切。
几个没关系没背景的工人耷拉着脑袋,心里琢磨着:这补贴肯定轮不到他们。
而马国斌那样的关系户,偷偷笑了,想着说不定不用干活就能拿钱。
还有些年轻工人掐着指头算:「一个月 3000,咱们厂百十来号人,要是招一半的工人,另一半分钱,一人能分四五十呢?」
可消息灵通的却在小声说:「人家李老板才租五个月,总租金才 15000,一年平均到每个月才 1250,能分多少?」
马厂长拍了拍手:「补贴标准回头再公布,现在先让李老板说招工的事!」
李哲站上木箱,目光扫过众人:「首先感谢大家支持。我说说用人标准,技术工优先,不限年龄;普通员工要 18到 35岁之间,每周倒休两天,每天工作八小时,加班有加班费,工资跟厂里以前一样。」
台下又乱了,有人喊:「私人厂子能靠谱吗?」
「这时候说得好,加完班不给钱咋办?」
谢厂长赶紧跳上木箱:「都安静!李老板是马厂长和我信任的朋友,信誉没问题,大家放心!」
等安静下来,李哲继续说:「第一阶段只招 40人,实习期一个月,想应聘的去谢厂长和李振国主管那儿报名。」
话音刚落,台下就分成了两拨。
不想乾的人凑在一边,嘀咕着:「私人厂子太累,还没福利,我才不去」;
而张师傅那样家庭负担重的,还有些想找稳定工作的年轻工人,赶紧往谢厂长和李振国那边挤,连之前摇摆不定的人,也跟着凑过去看热闹。
「别挤!一个个来!」谢厂长扯着嗓子喊,可人群还是乱哄哄的。
马厂长和其他副厂长赶紧过来帮忙,指挥着工人排成两队,一队找谢厂长报名,一队找李振国。
符合条件的,谢厂长就掏出笔记本记下名字;年龄超了或者没技术的,李振国就客气地摆摆手:「不好意思,不符合条件。」
这边招工忙着,李哲跟着马厂长去了财务室。
财务室里摆着一张旧办公桌,抽屉里塞满了帐本。
马厂长让会计拿出收据,李哲从包里掏出 3000块现金,递了过去。
会计点完钱,开了收据,马厂长笑着说:「李老板,中午别走了,我请您吃顿便饭,咱们好好聊聊。」
李哲爽快地答应了。
下午,招工结束了。
李振国和谢厂长组织着新招的工人打扫厂区,有的拿着扫帚扫地上的废料,有的跟着李振国去检查生产线。
李振国蹲在 X01生产线旁,用扳手敲了敲齿轮,对旁边的工人说:「这齿轮有点松,得紧一紧,不然会影响生产。」
谢厂长则在一旁安排人清洗杀菌设备,嘴里念叨着:「一定要洗乾净,别影响罐头质量。」
整个厂区里,新员工都忙着自己的活,虽然累,但脸上都带着点期待——时隔大半年,厂子终于要复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