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2章 通缉令与持久的影响(1 / 2)

加入书签

第222章 通缉令与持久的影响

《第二部题词》

黑暗的时代

也有歌吗?

是的,也会有歌声响起。

唱着黑暗的时代。

《这一年》

这将是被谈论的一年。

这将是讳莫如深的一年。

老人看着年轻人死去。

蠢人看着聪明人死去。

大地不再孕育,只吞噬。

天空不再下雨,只下铁。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关于《一个工人读历史的疑问》这首诗歌在这年头意味着什麽,简而言之,在过往的历史当中,历史领域几乎全是所谓「英雄史观」的天下,认为历史完全由极少数的人所创造。

即便有重视「人民」的思想火花,但它们往往是零散的和不成体系的,并且往往同其它东西纠缠在一起,而所谓「人民史观」作为科学理论诞生的关键时期,便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吸收前任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一步步发展而来。

就像1845年出版的《神圣家族》中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接下来要出版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则是做了更深一步的阐述。

当然,这里只是最简要的概括,所谓的「英雄史观」和「人民史观」也是最笼统的提法,能够深入展开说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但有一点毫无疑问,在压迫与剥削日益严重的1845年,这一思想无疑足够的激进和先进。

而要说这首诗对于现实的意义的话,简单来说,这年头的底层人民虽然因为受不了严重的剥削而自发地开始抵抗,但他们尚未明确自己的位置,尚未弄清楚内心那种模模糊糊的意识。

那麽这首通俗易懂却又有种莫名的幽默和史诗感的诗歌,无疑会以一种极快的速度在某些群体传播,并且进一步点燃一些本就存在的东西。

对于这方面的影响,蒲鲁东在听到这首诗后的几天时间里可谓是看得清清楚楚。

首先他本就在研究和思考这方面的内容,其次以他的社交圈子,他无疑同巴黎的各种革命团体和革命势力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

于是在这些天里,蒲鲁东一边观察着各种现象丶搜集着各种信息,一边心情复杂地记录着一些东西:

「难以想像,一首并不算复杂的诗歌竟然能在工人乃至更多的人那里激起如此热烈的反响,它对大众的教育和启发或许还要远超一些晦涩的理论着作。

我已经听到一个连字都不识的工人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凯撒打败了高卢人,他该不会连个煮饭的都没带吧?那如果没人给凯撒煮饭呢?凯撒会怎麽样呢?

这首诗虽然简单,但它的思想无疑是深邃且深刻的,而正因为它的外在如此简单,才能在第二天听到越来越多人的传诵和讨论,听到越来越多人讨论那位不知何时离去的神秘诗人」

「起初巴黎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派别能想起自己的组织里竟然有这样一号天才人物,但等一些人渐渐回过神后,这位天才人物竟然同时是好几个派别和组织里的人了」

「有人按照那位神秘诗人遗留下来的原稿将这首诗不停地抄录,我听说有人想专门为这首诗制作出一些小册子在巴黎分发.」

「这首诗的持续传唱和引起的热烈反响已经引起了巴黎警察和更上层的人士的注意,我听说了他们对这这首诗充满了愤怒和厌恶的讨论:亵渎历史丶煽动等级仇恨丶破坏社会和谐,将恢弘的历史拉入下贱的泥潭。

这样的讨论固然不公正,但似乎也正好说中了它的一些负面影响,它引起了某种凶恶的情绪,这对现实未必有利。」

「加布里埃勒-杜布瓦听到这首诗后非常兴奋,他迫切地想要见一见这位诗人,然后亲自为这首诗歌谱曲,只可惜他想要见一见这位诗人的愿望注定是要落空了,但他的曲子已经提上日常了,我听了一段,非常有力量.」

「我相信有太多太多的人跟我一样,想要找到这位诗人并同他谈一谈,但我们目前唯一能得到的线索只有一个普通的名字:米歇尔。这位诗人似乎足够的小心和谨慎。」

蒲鲁东在记录这些东西并且思考着很多重大的问题的同时,也是突然又想起了一件事,那便是他还未给那位名为卡尔的青年回信。

而他在抽空写回信的时候,脑中不由得就闪过了这些天的所见所闻,因此他在认真思考了一会儿之后,终究还是在信中提到了这件事:

「.还想谈一下最近在巴黎出现的一位神秘的诗人。我觉得您大概会十分喜爱这首诗歌,它的正文如下.我同样赞赏它,但对它引起的反响,我暂时持保留态度」

当蒲鲁东观察和应对所有这些事情的时候,最近外出活动少了许多的米哈伊尔虽然不会直面这些事件的冲击,但得益于这年头的巴黎警方有在报纸头版悬赏通缉犯的小爱好,米哈伊尔还是在有一天看到了类似这样的一段描述:

「应巴黎警察厅要求,近日一男子在圣安东尼郊区公然发表挑动阶级仇恨丶质疑社会秩序的煽动性言论,已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任何提供线索导致其被捕者,将获赠五十法郎赏金.」

米哈伊尔:「.」

不是哥们,你玩真的啊?

而且为什麽只有五十?

不过赏金这麽低线索又这麽少,估计是没啥大事。

事到如今,米哈伊尔在巴黎也能称得上一位体面人了,还能被这点小麻烦给困住了?

虽然事情应该不大,但米哈伊尔看着报上的新闻还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