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以武代李进行时(2 / 2)
李令月先是扔出一张命令,接着扔出半本秘籍:「纸上是命令,即刻动身前往嵩山,
以「御尸』之术,给本宫查清楚栖霞草堂的情况,不需要你们真身前往,我要的是消息!
这半部《五鬼搬运术》是你们师门绝学,事成之后,另有半部,去吧。」
五人俯首领命,身形如烟般消散。
他们不死不活,本就是半人半尸的存在,即便遇上剧毒,亦能全身而退。
李令月眸光微冷:「我倒要看看,是谁在背后装神弄鬼!」
同时,再写一张便签外加通行符节,命心腹传到宫中,交给上官婉儿,请她到迎仙宫秘阁藏书中调阅有关《丹鼎卷》的详细资料。
这也是她监理祭典的赏赐,若非如此,就算是她,想进迎仙宫秘阁看书都得先请示才能获准进入。
安排好这些事。
她拿起了另一份比较棘手的资料,有些头疼,上面写的赫然是一一《请立魏王武承嗣为皇太子表》!
十月二十九日清晨,发生了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
继武三思献「世外仙真」,武承嗣当众喊出那句「连这等世外仙真都来归附,足证陛下继大统乃奉天承运!更昭示我武氏当国,顺天应人!」之后的第三天。
趁热打铁的后招来了!
洛阳平民王庆之率千馀百姓于宫门前献万民书,请愿立武承嗣为太子。
并得到了武皇召见。
「洛阳布衣臣王庆之(《唐六典》记载「庶人上书,称臣某」),味死谨奏:伏惟陛下承天革命,鼎新武周,然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遂请立魏王武承嗣为皇太子以固国本事,臣等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王庆之于早朝之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献上了那封所谓的「万民书」。
「伏惟圣神皇帝陛下承天御极,革唐命而建大周,开万世之基业,立千古之新统。臣等草芥微末,本不敢妄议国本,然念及社稷安危,不得不冒死上陈,伏望圣裁。」
「臣闻《春秋》之义,「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今陛下既以武氏代唐,君临天下,则宗庙血食丶江山承继,自当纯乎武姓。若以皇嗣继统,实乃以李嗣武,非类相承,
恐神灵不享,宗庙无主,岂有易姓革命,而终归他族者乎?」
「魏王武承嗣,陛下之亲侄,太祖(武士)之嫡孙,血统纯正,德才兼备。若立为储君,则大周国本永固,天下咸服。若仍以李氏子为嗣,则恐千秋万岁后,人心思唐,社稷动摇,今谁有天下,而以李氏为嗣乎?」
「陛下以圣德代唐,建号大周,若传位李氏,则革命之业将,先帝之志未伸。往者徐敬业丶李贞等逆贼,皆以「匡复唐室」为名,煽乱天下。若立武氏为嗣,则奸雄无词可借,四海永绝凯之心也。」
「魏王武承嗣,忠孝两全,夙夜勤恪,协赞圣朝,功在社稷。若得正位东宫,必能上承圣意,下安黎庶,使大周基业,传之无穷。」
「臣等愚昧,唯知效忠圣主,愿陛下察纳雅言,早定国本,则天下幸甚,武氏幸甚!
,」
「臣王庆之等顿首再拜,谨奉表以闻。」
王庆之的破锣嗓子在殿中回荡,那卷万民书被两名力士颤巍巍地抬进大殿。
出事了!
文武百官一片肃然,几位年迈的大臣不约而同眉头紧皱。
武承嗣立于诸王首位,面色沉静如古井,蟒袍广袖中指尖微动。
「臣附议!」
突然,中书舍人张嘉福出列高声道:「王庆之所言极是!不老仙师现世,已证武氏当国顺天应人!合该立武氏血脉为储,方显正统永续丶天命所归!魏王殿下乃太祖嫡孙,忠勇无双,若得正位东宫,必能使神器有托,国祚绵长!」
他话音落下,十馀位武氏党羽立即齐声应和:「臣等附议!」
声震屋瓦!
武三思这才出列,紫袍玉带纹丝不乱,行礼道:「臣请陛下明鉴,自古神器当归正统,魏王乃武氏嫡脉,德配天地,今有仙师现世,万民请命,此实乃天意昭昭!」
武攸宜紧随其后,声如洪钟:「臣附议!陛下革唐立周,当以我武氏血脉承继大统,
魏土殿下忠孝两全,止合储君之选。」
武懿宗同样出列,声音简短铿锵:「臣以为,魏王当立!」
这一出搞得声势浩大。
狄仁杰眉头紧皱,岑长倩忍不住了,须发皆张,声如雷霆炸响:「荒谬绝伦!」
老宰相一步踏出,脚下青玉地砖竟微微震颤,他直指武氏众人,喝道:「皇嗣已在东宫,仁孝着于四海,德行闻于九州,尔等今日竟敢妄议废立,是要动摇国本吗?!」
他转身向御座重重叩首,额头撞击地砖发出闷响:「陛下!《春秋》有云:『太子,
国之根本」。今皇嗣既无失德,又无大过,岂可因一二方士之言丶市井之请而轻废?若开此例,后世奸侯群起效仿,我大周江山危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