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龙裔们的困境(2 / 2)
…战略大地图视角转向山河西侧…
在沙洲,两股煞气正在交错,戍军如同一个慢腾腾石碾子缓慢碾压过来,而严阵以待的昊军如同一个稍小的精钢车轮,正在试图寻找道路从石碾周围绕过去。
赵诚在西北,正目送戍帝的大军向南方进发,他麾下的昊军也在小心翼翼的转换阵列回归北方。
赵诚南军和北军已经相互靠拢,联军之间精锐骑兵每天至少两次来回汇报情况,两军内部营帐内,地图进行六个时辰一次的同步更新。
此时在没有电报的情况下,这已经是目前这个时代单靠组织度,能完成的信息化最高水准了。这个驾驭「上万大军上百里机动」基本功,目前天下唯二。
沙洲地区连续十日的交战中,大爻精锐轮番上场,毕竟赵诚从南边而来,在战略上是有堵门的架势。
若不是后方人心不稳,赵诚堵门压根就不用北上,直接在这河套找一个区域,筑土城驻扎就行了,保准能把戍帝堵死在西北。赵诚现在是想及时的把部队带回去,不想恋战。
而爻军这边一开始在八月下旬时候,是很积极地死磕,毕竟戍帝亲征情况下。爻军各部虽然笨重庞大,但战斗意志颇高。
昊军营帐中,赵诚将所有兵旗重新排布,在排列完后,赵诚下达了一道道军令。不得不说,赵诚颁布的军令中,玉牌上的留字,要比宣冲飘逸多了。
而数公里内,昊军开始汇聚,在黑夜中一缕缕火把萤火一样开始汇聚,直至凌晨,在淡淡的薄雾后,一个人头攒动,行止有度的庞大营地赫然出现「思鹿原」这个预定的会战地点。
五万昊军如同一个有着无数溪流汇聚的大池塘;在负责「粮草」「柴火」等物资收集的「溪流部分」的军列中,只能在一片肃静下听到脚步和马蹄声。但是各个「溪流」所汇聚的大营中,则是各有声色。东边靠近河滩的营地伐木归来,正在拿着斧头和木销在做壁垒;隔着几百米外,肝胆相照的另一个营地在生火做饭。
而在大军后面新部队汇入的待命区域内,那些刚刚拿起刀枪不过两个月的昊军役农们则是坐在了地上,背诵着「八不八要」的顺口溜。
例如1号顺口溜,强调互相检查披着的铠甲,在交战时要时时刻刻以队中「骨干」为基准点保持阵型。
2号顺口溜:强调弓弩发射前检查弓弦,望山校准,听到命令才能齐射。
队督们念诵一句,排排坐的大头兵们下面就齐声喊一句,而等念诵完后,就齐声背诵。当大家齐声背诵时,是非常流畅,哪怕其中有人是在某些段落滥竽充数。但是一整队的集体记忆算是没错了。
很显然,这不同顺口溜,是在为下面承担不同作战任务做准备。有的营地是要硬抗铁蹄冲击,而有的营地则是要做好辅助射击准备。
赵诚的命令下达的非常复杂;而他招来的这些民夫们能够承受的「命令信息总量」有限,所以他要提前根据作战任务需要,用这样的流程「编入」作战条例。
赵诚正在以这个时代大部分人不理解的方式增强自己招募的这些「低阶兵」作战效能。
如果是平常将领领导这样规模的民夫队伍,在面对精锐铁甲冲锋时,会一触即溃。
具体案例就是历史上,葛荣的二十万起义军散在了数十里,面对尔朱荣的七千骑士,被铁甲骑兵一冲溃一路,变成连锁溃逃。
赵诚所率领的这些大军中同样有相当部分是农夫军队,而战斗力却不是葛荣那样一盘散沙,赵氏昊军的所有农夫,都有血勇者以自身为轴组成严整的队列,能在旗号下快速聚集。
终于在9月2号这天,碰撞开始了。当各路爻军如同山洪一样从地平线上出现,赵诚的大军东侧五千人大营正面碰上爻军的精锐,这股精锐是戍帝各个大营麾下大将们拼出来的。这些将领们在听闻昊军农兵们螳臂挡车后,纷纷要求出战。
于是乎在戍帝阵营中,这三千精锐骑兵马蹄扬起尘土,如同饿虎扑食一样,冲过来,并且进行了仔细挑选后,选择从昊军侧面软肋进行「下口」
赵诚迅速赶到接战的大营,竖起自己帅旗稳定军心,在看到敌人精骑气势汹汹奔腾而来后,分为九个方阵,采用「品」字型迭起来,一共三个「品」迭成了一个大「品」,一旦一个「口」(方阵)遭到强兵突击,就立刻收缩向内变成刺猬,然后整体变阵,其他「口」靠上来,整个「品」上下颠倒过来,从一个「口」对敌,变成「两个口」对敌人,拖住敌人突击后,在接敌面完成兵力优势。
上述情况说明,武飞和赵诚看的兵书在这「初级排兵布阵教材」上是殊途同归的。
但赵诚在步抗骑兵时有自己的经验操作,他在每个方阵中预留了压阵的力量。每个方阵混有三组铁军,每组二十人。
这些铁军身穿步人甲级别重甲,提着斩马刀。当他们站在役农阵列中,爻军骑士如同收割机冲上来时,昊军的这些铁军就如同插在田里的钢筋。
…实战检验分割线…
9月2日,负责冲击的大爻铠勇骑兵们,没有发现昊军役农队列中有这些铁人精锐混编其中,一开始冲垮了四分之一阵型,在后方压阵的大爻将领们是松了一口气。
但原本被铁骑冲溃的玉勇方阵区域,穿着竹铠的伪昊杂兵以这些铁甲人为基准,重新补充方阵,在天上骑着异兽督战的爻军大人物顿时傻眼了。
仔细放慢镜头,观察冲阵的细节。爻军骑兵一开始把方阵给冲出一个缺口,仿佛冲掉一层沙子,然后露出里面礁石,这个礁石就是重甲军,重甲军站的密集,相互配合得当,骑兵被斩马刀一个砍下马。随后就是农军们在哨声中重新以重甲军为基准形成阵脚
在这堂堂的阵战中,爻军和昊军之间双方战损非常接近,但是昊军中战损大多是刚刚招募一个月的杂兵,而爻军战损的是精锐。
接下来爻军不死心,决定挑选昊军阵地其他部分打击,然而连续三日主动发起进攻,爻军一轮轮铁甲冲锋伤亡三千馀人后,爻军的各路将军们心中大痛。
所以在9月6号后,全军倾向于绕开面前这个顽固拦路虎。
于是乎在沙洲,两个军团在正面碰撞后开始缓慢错位。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双方擦身而过时,赵诚在军阵稳定的时候,会主动让四千到六千左右的部队携带炮兵压上去。
随着昊军炮兵轰击爻军,爻军正在向南的主阵无法不动如山。如果任由炮弹就这麽轰的话,占据爻军主体的绝大部分役农们,士气会持续焦躁;保不准进入夜间,随着有人一声喊,大家集体想起了白天炮弹落下的紧张感,随后就营啸了。(营啸的小兵视角:可参考学会开车后,夜里做梦,油门不听使唤的感觉)
于是乎爻军将领们轮流抽签,开始带队来反击。一个个爻军甲士冒着大量炮矢,如同海浪拍大船,将赵诚派来的大军逼回去。而这个过程中,被箭射死,被炮弹打死的也有数百人,昊军损失却不过几十人,双方交换比是赵诚占据优势。
不同旗帜的两股庞大人流在这个「河套地形」下进行了交错避让,就如同两个人靠着门框擦着交错而过。虽然有摩擦但总体上还算「相安无事」|
9月16日后,双方战略交错变阵终于完成了,「相安无事」立刻结束,双方再度全军敌对。
这时候两军都有后路了,赵诚占据了北边的径道,随时可以派遣少量轻骑兵弹压沙洲中变动,而戍帝这边也派遣了使者去先前「紧闭城门」的州府城池那儿索要粮草。
此时两方都害怕己方稍微展现退相,对面就来切自己要害。
赵诚在操劳一天后,再一次看一下渤郡那边情况,这时候他看到「何宇飞从葫城主动出战」的消息后微微一顿。
对于这样一个意外,赵诚没有愤怒,因为他知晓何宇飞的水平,在这个时候沉不住气坏了事是符合他水准的。只能说明渤郡方面那位(武小雀)武攻文吓的水准极高。自己还需要继续重视。
赵诚思索了一下,想到了什麽,连忙给浦娥写了一封急信。
信的内容非常简单,让浦娥不要掺和到那边,当然没法写太多,浦娥毕竟是他上级,
赵诚总不能直接说「你去了就是要送」这件事吧。
然而赵诚递交这封信,还是显示出了「情商不足」。
…人情世故…
顾首关这里,秋叶从山岭上随风飘落,少数几片落在城关。
浦娥已经穿上了甲胄,预备领兵南下支援,在接到信件后,顿了顿,一旁顾首关新守将龙裔赵祈看着浦娥。原本的宇文礼被赶到更北边燕地去了。
长久后,浦娥:「你们不要去了。」
这位赵祈当场就急了:「太师,我等如果不去的话,何宇飞就没有了。」
浦娥:「你们去了后,就有必胜的把握吗?」
赵祈:「但是不能眼睁睁看着他赴死吧?」随后他瞅了一眼浦娥拿的信件。他是知晓这封信来自于赵诚,连忙道:「大人你不会?」
浦娥:「你们留守在关内,那边我来去一趟。」
赵祈还是苦苦劝说,但是浦娥没有允许。
赵祈回到顾首关中,愤恨一掌拍在城垛上,留下了掌痕,对旁人说道:「这是那个破落户落井下石!」
…怨恨的分割线…
在昊国中,大部分龙裔都是不服赵诚的,哪怕赵诚才干再优秀,也都是不愿意服软,毕竟是一个在城墙下打耗子充饥的匹夫。
龙裔在这一点远比不上「功狗们」,「功狗们」至少愿意承认能带他们走向胜利的人。
除此之外,昊天龙裔们非常抱团,因为都是从大迁徙中出来的,所以都自认为是兄弟姐妹,内部亲呢度要比外人强那麽一点。
对于龙裔们来说,他们现在抱团恰恰是他们最大弱点。亦或是,如果换上一个更加蛮荒的星球,抱团是优点。在没有竞争力量介入时,他们越抱团就越能取得优势。
但现在,羲人界文明发达程度比昊天界还要高,这种抱团只能激起本土势力们排外。
这不,武飞一教唆,渤地现在各个爻人势力们在「屠龙」这个事上形成高度的统一。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