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2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阎埠贵麻瓜(1 / 2)

加入书签

第212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阎埠贵麻瓜

如果只是有人反对,那也就算了。

但让阎埠贵没想到的是,为了反对自己,反对公共食堂的开设和推行,傻柱丶许大茂和贾东旭这几个死对头,竟然联合了起来,并且一起反对自己。

关键是。

他们几个所代表的,分别是何大清丶许富贵和易中海这几个比较有分量和话语权的住户。

除了他们之外,也包括刘海中等几人。

唯一让阎埠贵感到庆幸和松口气的,是李红兵并没有站出来表态。

阎埠贵之前已经专门跟李红兵沟通过,知道一些他的态度,想要让他这个时候站出来支持自己,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但只要这个时候,李红兵不站出来和傻柱他们一起反对自己和力推的公共食堂,便已经是阎埠贵能接受的结果了。

「刚才我已经说了,我提出公共食堂的这个方案,其实也是为了多找一些原料,让大炼钢能多出来一些成果,同时解决大家因此产生的做饭和吃饭问题。

除此之外,这公共食堂的目的,更是为了让大家能够团结一心,共进退,帮助大家实现共同富裕,一起过上好日子……」

目光在傻柱丶许大茂丶贾东旭和刘光齐这些年轻一辈的身上扫过,阎埠贵先强调了一遍自己目的的正确性和无私,然后一脸大公无私的说道:

「傻柱,许大茂,还有贾东旭你们刚才提出来的问题,我其实也考虑过了,更是和老杜他们专门商量出了一个可行的办法,你们不妨先听听,别急着否定和反对。

你们所担心的,无非就是有人中饱私囊和帐目不清的问题,我是这样想的,这公共食堂办起来,院里没工作的人,都可以加入进来,到时候轮流做饭,其馀的人可以进行监督。

至于每天的帐,买菜花了多少钱,或者其他的什麽开销,都会一条一条记录好,并且公布出来。

而且……

除了上交粮票,用于买粮买油买菜和买油这些经费,将按照各家人口数量丶大人与小孩等标准进行均摊,月初预交,统一采购和支配,等月底清帐,多退少补……」

有了李红兵昨天的提醒和询问,阎埠贵这次显然是做了准备,已经把接下来公共食堂的运行机制给制定好了。

然而。

就在阎埠贵说完这些的时候,何大清却是第一个站出来表态道:

「老阎,你这个想法挺好的,我也想支持你,但问题是我们家三口人,除了早上以外,我中午和晚上都没办法回来,吃饭在单位,而傻柱和雨水中午也分别在厂里和学校。

这些情况你是知道的,不论我还是傻柱和雨水,在单位和学校吃饭,都是要用到粮票的。

要是把粮票都交上去了,到时候我们也没法特地赶回来吃饭,这工作和生活,可就没办法继续下去,所以这接下来院里这公共食堂,我们家就不参加了。」

何大清显然不想参加阎埠贵主张搞的公共食堂,但也没有直接得罪他的打算,所以并没有反对他的这个方案,只是表态自己家不参加,并且把不参加的理由,都当众给了出来。

最重要的是,何大清的这些理由有理有据,并且没有说阎埠贵这个想法的半点不好,反而把原因全都归到了自己的身上。

和刚才直接站出来反对的傻柱,何大清这个亲爹的处理方式,显然要比傻柱圆滑和有效的多。

面对何大清的这个举动,阎埠贵感到了棘手,却是不得不看向何大清,主动陪着笑脸劝道:「老何,你们家的情况,其实我知道,而且每家都有这种情况。

刚才我其实还没全说完,在月初交粮票的的时候,并不是每家都全部都上交,考虑到你说的情况,会专门扣除在各自单位或学校食堂吃饭需要用到的对应部分……」

阎埠贵有些无奈。

办公共食堂,显然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需要考虑的情况太多,更需要说服院里的每一家住户,所以他刚才并没有完全说完,只是稍作停顿的时候,被何大清给抢了先。

尽管现在阎埠贵已经针对何大清说的问题,专门给出了解决办法,但何大清刚才的态度,已经是相当明显了,所以阎埠贵心里十分的担忧。

还没等阎埠贵的这种担忧延续下去,何大清便「善解人意」的帮他消除这种烦恼,当即回应道:「这样太麻烦了,而且我和傻柱都是厨子,早就已经习惯了自己做饭。

做饭这种事情,对我们而言,可以说是家常便饭,要是突然换成别人,我们还真有点不习惯,所以还是算了。」

随着何大清又一次拒绝,阎埠贵悬着的心,终于是死了。

继何大清之后,易中海丶许富贵和刘海中他们,也是纷纷表态,并且用的都是同样的理由和藉口。

他们此时难得的「齐心协力」,并不是彼此关系有多和谐,而是跟之前的傻柱丶许大茂和贾东旭他们一样,仅仅暂时利益一致罢了。

自古以来,便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阎埠贵作为一个读过书的人,自然不可能不懂得这个道理,但他被心里的那些算计和利益给蒙蔽,出发点和立场本身就已经存在了问题。

还有一点至关重要。

尽管阎埠贵是院里的管院大爷,但他的威望依旧不够。

不说别人,就何大清丶易中海丶许富贵和刘海中他们四个,他们早年都当过院里的管院大爷,是阎埠贵的「前辈」。

论资历,他们可比阎埠贵老多了。

而论工作和收入,他们随便挑一个出来,都碾压阎埠贵。

阎埠贵根本就镇不住他们。

「其实办公共食堂,只是一方面,我刚才说了,主要还是为了完成大炼钢的任务,支持国家建设……」

见他们这麽多人同时站出来,虽然也不是公开反对他在院里办公共食堂,阎埠贵心里不高兴,却又只能拿大炼钢这件事情,试图压一压何大清和易中海他们。

实际上。

他们不参加,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反对,更是对其他住户的一种劝退和阻碍。

「老阎,支持国家大炼钢是好事,我们也支持,之前更是捐了一波,但你也不能让我们家里连一个锅都没有吧?」

「那样的话,家还算家吗?」

「就算再想要完成大炼钢的任务,我们也不能不管不顾,脑子一热,就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想到什麽就是什麽。」

「就是!阎大爷,我和我爸都是厨子,要是家里连个做饭的锅和切菜的菜刀都没有,传出去得让人笑话死。」

「老阎,你这让我们继续捐锅捐菜刀,是倡议呢,还是强制?」

「我也想问问,还有你刚才说的这公共食堂,是不是可以自主选择参加,或者不参加?」

「……」

阎埠贵想要用大炼钢的国家号召来压人,可惜他面对的是何大清丶易中海和许富贵之流,哪有那麽容易就被带着走。

最致命的问题,在于阎埠贵是一对多,身上自然压力倍增。

无奈之下。

阎埠贵只能看向一旁的杜建国,希望同为管院大爷的对方,能够出面说两句,总不能让他一个人扛下所有。

这公共食堂的事情,也不完全是阎埠贵一个人的主意和打算,杜建国也是同意,并且参与过方案研究的。

偏偏。

看到何大清丶易中海和许富贵他们这麽多人反对,杜建国对于这件事情没有那麽坚定,显然打起了退堂鼓,选择了默不作声。

和阎埠贵比起来,杜建国选择支持阎埠贵在院里搞公共食堂,并不是为了占院里其他人的便宜,而是想要做出成绩,同时出色完成他们院的大炼钢任务,争取获得街道办的表扬嘉奖。

这对他接下来参加厂里年底的劳模评选,是有一定助益的。

同时。

年底的时候,街道办也会开始评选先进四合院,要是把这两件事情同时做好,并且让街道办看到和肯定,到时候评下来了,院里的每家住户,都会有诸如几两香油和瓜子花生之类的实物奖励。

不仅有东西拿,还能攒声望和获得街道办领导的赏识,一举多得。

眼下见事不可为,杜建国便不准备强求。

否则的话。

他自己的头上,说不定就要被扣上强迫群众丶搞一言堂的帽子和罪名了。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阎埠贵也不是个头铁的,自然也不会继续一意孤行,继续自讨没趣。

奈何。

就在不少住户被何大清和易中海他们影响,对阎埠贵提出来的这个公共食堂计划失去兴趣的时候,阎埠贵自己也选择了放弃,却是有几户人家找了过来,主动表态想要参加,让阎埠贵和杜建国把这个公共食堂办起来。

看了两眼,阎埠贵想到他们各自的条件,就一点兴趣都没有。

原因很简单。

这几家的粮食定量,实在是不多,甚至太少了。

阎埠贵想要搞这个公共食堂,并且还主动提出了建立监察机制,并不是想要从中动手脚贪污,而是打各家定量的主意,尤其是易中海丶贾东旭和刘海中这些重体力劳动者的高定量。

由于各家的参加工作人数和职业差别,每个月的粮食定量,自然是有高有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