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7(2 / 2)

加入书签

只要活儿干的好,裴二郎满意,以后自然会带着他。

一天三十文也够儿子养家糊口的。

这么想着,王木匠对裴长青家的木工活儿就十二分上心,做得那叫一个板正漂亮。

“裴二郎,石磨!”高木头的声音在南边儿响起。

裴长青快步迎出去,沈宁和裴母也跑出去想帮忙一起抬。

裴长青笑道:“你们添什么乱呐,不用你们。”

王木匠立刻对大儿子道:“老大,快去帮忙。”

王大听话,放下斧头就飞奔过去帮忙抬石磨,王二却嗤嗤笑,爹竟然开始讨好裴二郎,真是好笑。

那边儿村里下地回来的村民看到也纷纷跑来帮忙。

昨儿裴长青已经垒好石磨底座,直接把石磨对准放上即可。

这石磨下面那扇中间是磨盘,底下还有同块大石头凿的托盘,如此浆子就能顺着凹槽流出去。

沈宁欢喜道:“这块石头生得真欢喜人,恰好中间凸起做磨盘,四周单薄做托盘,这位石匠也手巧,有设计感。”

高木头瞅了她一眼,他虽然不爱说话,但是又不傻,也觉得裴二郎媳妇儿现在真会说话,这要是让陶石匠听见,指定乐歪嘴儿。

石磨安装上,裴长青上午做的推杆儿也派上用场。

裴母笑道:“那我磨点小米面和高粱面。”

二郎媳妇之前说要磨小米面做另外一种煎饼。

说水浆子在铁锅里摊煎饼容易淌,摊不薄,得用平底鏊子才行。

没有鏊子就只能在面上做文章,不用水浆子,改用面团。

但是小米面缺少筋性,和面不黏容易散,要加入面粉或者米粉。

家里没有小麦粉,也舍不得拿大米磨粉,毕竟还没交税粮呢。

沈宁就说用高粱米。

高粱米单吃韧性大,但是硬而松,并不好吃,和小米面混合以后会好一些。

沈宁之前炒了一些小米和黄豆,现在也可以一起磨成粉面子。

炒过的小米粉和面比生小米粉粘性也略大一些。

清扫过石磨之后,裴母试着推磨,感觉没有想象的那么沉,“真挺方便的。”

沈宁往磨眼里喂粮食,然后看看磨膛飘出来的面粉,“比小石磨磨得细多了。”

大石磨沉重,磨擦力自然更大。

不过要想得到细腻的粉面子,还是要过筛然后重新磨,一般过筛三次就差不多。

磨一次够吃两三天的。

正推磨呢,小鹤年和小珍珠拎着小篮子回来,他们捡了满满一小篮子蘑菇。

不满是坚决不肯回家的。

小珍珠:“奶,我来推。”

裴母笑道:“你都够不着呢,等过两年的。”

小珍珠:“我踩着……”她四下看看指挥小鹤年给她搬木墩子,“我踩着木墩子推。”

木墩子当然不行啦,一运力就撅出去了。

“嘎嘎。”大鹅从水坑边嘎嘎叫着扑棱上来。

小鹤年提醒她:“下蛋了。”

小珍珠的注意力又被吸引走,飞奔着去捡鹅蛋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