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82(1 / 2)

加入书签

争都想到了。

现在高里正都有些怀疑沈宁娘家不是普通农户,而是破落的大户人家了。

沈宁笑道:“我也没做过生意,就将心比心,觉得谁家实惠就买谁家的。”

高里正喜滋滋道:“咱这腐乳又好吃又实惠,肯定差不了,回头说不定那些外地商人都得来进货呢。”

有人来订货,那就是他们躺着数钱了,都不用出去跑单子。

高里正向往上了。

“阿宁,我明儿要去县里送豆腐,你给我些腐乳和腌萝卜,我带去给他们尝尝,顺便定一些小坛子回来。”

向霍家、酒楼、饭馆发货,直接给大坛子。

但是他也不想放过零售,卖给县城住户就得要小坛子。

他们在县城没有铺子,要想零售就得考虑跟杂货铺、粮店、酱菜铺子合作。

这个可以让女婿给介绍两家可靠的。

另外自己没功夫挑担子叫卖,可以发给货郎,他们走街串巷的正适合卖腐乳、小酱菜呢。

沈宁原本想建议他先抓住老主顾,等他们稳定进货以后再考虑零售,毕竟人手有限,还是应该稳打稳扎,先做好一样。

另外她觉得腌萝卜估计不好卖,毕竟城里乡下酱菜腌菜都不少,人家有专门的腌菜作坊,咱就一个萝卜条,也就低价给老主顾做做。

不过高里正在销售上有独特的手段和门道,沈宁就没多说。

刚合作嘛,大家要多多磨合,彼此适应一下,没必要非让别人按自己的想法来。

反正有霍家兜底,他们做的这些也不会砸手里就是,没什么风险。

高里正还在那里吃腐乳呢,撕了一块煎饼,把腐乳抹在上面卷着吃,真是越尝越喜欢,也越发看到希望。

他早前已经把豆腐、豆干、千张、油豆皮送去霍家,因为用料扎实,霍家很满意,让持续供货。

送去几个酒楼饭馆的,一开始人家没回信,这两天老二老三去送鸡蛋和活鸡,人家也给反馈了。

人家对他们的味道挺满意,说他们的油豆皮比别家更好,先要几斤试试,总共有个二十来斤的样子。

不过其他豆制品人家没要,说有别的合作豆腐坊,不好全换掉。

当然,如果高里正能提供别家没有的吃食,那他们愿意试试。

高里正也不藏着掖着,就把这些销售情况告诉沈宁。

“霍家让四五天给送一次,豆腐、豆干、千张各差不多三十斤,油豆皮……这个我家现在锅不够,只能用大锅揭,大小不一样。我寻思回头再买几口小锅,这样就能揭大小一样的油豆皮。”

豆腐批量价两文一斤。

豆干和千张四文一斤,油豆皮五文。

豆干、千张、油皮这些不出数,一斤豆子能出一斤四两到一斤十两左右吧,正常来说是一斤半。

沈宁之前说过豆腐这些产品,他们卖多少是自己的,她不分。

豆渣酱油也不要。

她只分自己参与的部分,腐乳以及后续做的新产品。

“里正伯,我有一个建议。”

高里正笑道:“你别和我客气,只管说。”

沈宁道:“像豆腐、豆干、千张、油豆皮这些,我觉得里正伯不需要亲自做,可以从手艺好的那几家拿货,虽然赚头会少一些,但是也能节省时间和精力。”

她之前给村里人换豆腐,一斤豆子差不多能赚二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