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79(1 / 2)

加入书签

镇上一起来的,她内心深处就觉得和东家是一起的,更愿意听她的吩咐、维护她。

这么说吧,裴云若是遇到点事儿,自己找的针线婆子会想办法帮她,因为她们是一体的,而宋父安排的厨娘和那俩使唤婆子遇事会先想跑或者去大房再就业。

即便宋母指派的都未必可靠呢。

人手还是自己掌握得更好。

沈宁一解释她就明白,当官的都重视乡党力量呢,何况普通人?

家乡人甭管自己是不是撕破脸,到了外头那还是更亲近的。

要不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呢?

在古代出个远门可能就客死异乡,半辈子一辈子回不去家乡,在外面看到个老乡可不亲近么?

裴长青也是这个路数。

他让自家人留在镇上,带童陶兄弟去县里,等把童陶兄弟也变成自己人再让他们带几个县城瓦匠。

这样一点点地把外来人同化成自己人,而不是把几个自己人丢在一堆外人里。

裴云现在无比听二哥二嫂的话,回来就物色针线婆子。

她先找人打听,收集了十来个手艺不错的婆子信息,又悄悄打探人品如何,与邻里关系如何,爱不爱挑事儿嚼舌头,喜不喜欢偷鸡摸狗什么的。

沈宁曾经说过,这叫背调,背景调查,对即将雇佣的对象有个总体了解,知己知彼,以后才好管理。

想想好了,不做背调,招进来一个喜欢散播负面情绪的员工,每天丧里丧气,那干活儿氛围能好?

别人肯定会受影响。

就室友也不愿意要这样的呀?

当然,当老板的首先得做到位,你是老板不是周扒皮,你是雇佣员工干活儿,不是当奴隶主、监狱长。

高里正家养头骡子都伺候照顾得可精心呢,每天喂豆渣、黄豆,每天打扫牲口棚,冬天冷了还得给马厩生火炉烤火呢。

裴云非常赞同,以前婆母虽然不让她回娘家,整天让她做针线,但是也给吃好穿暖从不打骂的。

她挨个婆子面试,一共面试了六个,其中一个家里有生病的老人脱不开身,但是可以在家里纳鞋底,另外五个家里有儿媳妇或者婆婆她们可以脱身跟着去县里。

裴云很满意,谈好工钱待遇,就让她们回去准备,这两日就准备出发去县里。

她去跟宋母说这事儿,结果宋母今儿去了铺子,她就往铺子去。

以前裴云从不往镇上铺子来的,怕婆母陈氏郑氏几个用戒备又轻蔑的眼神儿看她,她受不了那感觉。

现在不一样,她对布庄没什么想法,也不想跟陈氏郑氏抢什么家产,她现在有自己的裁缝铺子。

她甚至有一种隐秘的想法:我一直不稀罕你们的铺子,你们总不信,总防着我,现在相信了吧?

铺子里的伙计看见她,再不是以前防备的眼神儿,而是热情恭敬地打招呼,“三娘子,找老太太呀,在后院儿呢。”

裴云点点头,就直接穿过中间的门往后院儿去。

伙计们看见她都恭敬地打招呼。

废话,之前旺财对三爷的岳父不敬,不但被老太太打了板子,还被大娘子赔给三爷处置,又被三爷罚去做瓦匠,那命苦得嘞。

要是对三娘子不敬,那三爷还不得吃了他们?

别看三爷整天嘻嘻哈哈的,其实心黑着呢。

据说三娘子不在家的时候三爷就把旺财叫到屋里去,有时候旺财哭得呀院子外面都能听见,啧啧。

那可怜儿劲儿。

被伙计们可怜的旺财正在镇上忙着和泥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