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03(2 / 2)
四书五经并不只有九套书,礼记包括了《仪礼》《周礼》《礼记》,《春秋》还包括三本释义书籍《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除此之外还要背诵四书五经的释义,正统的四书注解有宋代朱版《四书章句集注》,五经以萧氏注解为传统,谢氏为新贵。
这些书全都要烂熟于心。
背诵只是入门,还得有先生领着将四书五经断句、逐句解释、发散,逐句破题、作文,还要请专门的先生教律法、了解政务、治国理念等。
因为考试不靠背诵,而是对四书五经理解活用的基础上做文章、处理实际政务等,涉及内容广泛,包括历史、公务、公文拟写、律法断案、治国等等。
所以没有正儿八经的先生指导,没有开阔的眼界,没有丰厚的财务支持,一般人是无法入门科举的。
由此可见裴长青要想考科举是非常非常难的,但是诚如柳大爷羡慕的那样,只要他够聪明,能自己把基础的原文、释义学通,再背靠名师指点,希望又比普通人不知道高处多少去。
现在但凡读书的已经是百里挑一的聪慧人,记性好、观察力敏锐、理解力强,很多时候缺的就是悟性和名师了。
裴长青现在处于启蒙阶段,在小少爷看来就是背诵,没有别的捷径。
等他背差不多再开始讲解也不晚。
当然,背书也不是瞎背的,得有先生给断句。
他给裴长青整理的就是别人用过的、断过句的书,很方便。
裴长青对上三个孩子鼓励的眼神,握了握拳头,清清嗓子,“那我就从四书开始了。”
小少爷和小鹤年可贴心了,给他列了书籍表格,甚至清楚标记了每本书的章节、字数。
论语将近一万六千字,大学将近两千六百字,中庸将三千六百字,孟子三万八千多字。
他忍不住腹诽孟老爷子,你说你咋话恁多呢?
咋恁勤劳呢,还都记下来,少写点不行么?
三个孩子握拳给他打气,“爹/裴叔叔,加油哟。”
裴长青回房,找根发带缠在脑袋上,掏出纸笔开始列自己的背书计划,唰唰画好表格,填写内容。
写着写着他沉默了。
看看手里的炭笔,还得加上每日练书法的时间。
这年头先不说你学问如何,字是每个学生的脸面,没有一笔好字,县试就会被刷下去。
w?a?n?g?址?f?a?布?y?e?í???ǔ?ω???n????〇?2?????????ò?m
他静静地思索片刻,然后有了规划。
他不是想做书法家,只是想写一笔漂亮字而已,他的硬笔写得不错,书法有共通之初,软笔也可以的。
只要临摹到位,熟能生巧,印刷体都能写出来,更别说什么馆阁体。
而临摹是有技巧的,要抓住落笔、顿笔、转折、轻重、粗细等要点,多加练习,就可以短时间写出漂亮的字。
看小鹤年就知道,他纯粹就是手稳加临摹。
如今家里不缺文房四宝,裴长青翻出沈宁给他准备的一套,又盛来清水,开始一边回忆前世那位书法协会会长讲述的要领,一边模仿对方开笔的神态和动作。
捻笔头、除浮毛、洗笔头,去掉多余的胶质,最后将笔头一点点捋顺,轻轻挤掉多余水分,悬挂晾干。
他做的不疾不徐,一个个动作认真细致,一丝不苟。
慢慢地,心也就平静下来,不再急躁焦虑。
盖房子要耐心细致,先打地基,再砌墙,一点点来,不可能一蹴而就。
读书也是,他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一天把所有书背完,一天把书法练好。
要平心静气,慢慢来。
他看了一会儿书,又开始磨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