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15(2 / 2)
“陛下,此乃旁门左道,是对天下学子的蔑视与亵渎。”
“读书没有捷径,必要十年寒窗,苦读圣人书,怎么可能走捷径?”
“天下先生欲以头抢地尔。”
等等吧。
皇帝屈指轻轻敲击桌面,“先生可有良策?”
萧先生笑道:“陛下天纵英才,不是早有良计么?臣终归一闲云野鹤,不过多去了一些地方读了一些书,于朝堂百姓的了解不及陛下万一。”
皇帝朗朗清笑,“先生过谦啦。先生不愿出仕,否则必为良相。”
他起身,拿着标了拼音的书信来回踱步,昨夜他研究拼音到深夜。
两位嬷嬷说正常人要数日乃至半月之数才能学会,可他研究一夜便差不多了。
他还用朱批给来信标了拼音,对照看看,竟然非常正确。
皇帝便龙心大悦,又信心满满,觉得自己也是读书的英才。
普通人即便再笨,十天半个月也能学会,然后照着拼音识字书来自学文字,数月学会两千字是很轻松的。
比起传统识字方法,动辄三年启蒙,那自然是快得多。
而且底层百姓即便识字一两代人也没可能科举,那就不会争抢学子们的机会和名额,也不至于引他们反对。
只是这些学子肯定瞧不上拼音法,自然也不愿意学习,更不会教给普通百姓。
所以不能走寻常读书的路子。
萧先生的意思他派人去豆腐村就是良策?
嗯,的确,他派去的嬷嬷和太监并非寻常人,也不是读书人,自然不会引起别人注意,也不会招惹朝堂反对。
而小太监都是去了势的,以后不会有子嗣,只能忠于他这个皇帝。
让小太监做官不行,教书却没问题。
只要他们忠心办差,以后朝廷可以负责他们养老,给他们一个盼头,即便没有子嗣,也不会老无所依。
皇帝对张公公一番吩咐。
张公公笑得颠颠儿的,“万岁爷英明,恭喜万岁爷,以后万岁爷的诏令就能传遍各村,老百姓也能看到万岁爷的诏令,看谁还敢肆意矫诏。”
皇帝也看到了希望,浑身的疲惫一扫而空,仿佛年轻了十岁,“萧先生实乃大才,朕之智囊,豆腐娘子、裴二郎虽然只是一介布衣,却心系百姓、忠于朝廷,大善!”
他很想御笔亲书“福气娘子”赐给豆腐娘子,只是萧先生的意思事以密成,事情尚在筹备阶段,不宜张扬,避免生出事端。
不如等事有所成,陛下再论功行赏。
皇帝深以为然。
皇帝又与萧先生商量一番。
豆腐娘子家境普通,房屋狭窄,住不下更多人,而天冷结冰已无法再盖新屋,只能等来年。
小德子四人想必已经学会拼音,不如将他们调回当先生,另外选四名小太监去沈娘子家听使唤。
至于水嬷嬷和宫嬷嬷,萧先生觉得她俩肯定不想回宫,甚至不想离开沈娘子家。
皇帝也需要人常驻那里,不如就让她俩留下,既能看顾沈娘子一家,也能不断调教新的小太监。
皇帝采纳了萧先生的意见。
没有正经读书人那就继续选拔小太监。
乾清宫不够就从尚膳监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