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46(1 / 2)

加入书签

的你们听听就好。”

王永觉得这个有用!

不是说对养生多有用,而是可以丰富他的话术,让他说话更有可信度。

不但可以让他在殿下面前显得更有文化,回头跟陛下皇后娘娘汇报也更有底气。

陛下会觉得他非常好学,精于此道,也会更信任他,更愿意让他陪在殿下身边。

冯彬更喜欢去外面跑,更喜欢勾着太子玩刺激好玩的东西,对做饭养生什么的兴趣不是很大。

他看王永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心里又轻视又得意。

殿下可不是个乖孩子,他整天喊打喊杀,不是要当大将军剿匪就是要出去跑马打架的,做饭什么的,只会让他嗤之以鼻。

王永对做饭感兴趣也好,这样就不会跟自己抢陪殿下出去玩乐的机会。

沈宁看王永感兴趣,也真心传授。

这是宫里来的人呀,交好自然比交恶好!

她意有所指道:“要是朝廷能出一份《大庆百姓膳食指南》就好了,既能引导权贵富商们朴素不浪费,可以省银钱,又能教普通百姓怎么吃得健康,给朝廷增加劳动力,这是于朝廷都有利的大好事。”

王永笑道:“小的回头给萧先生写信,兴许就有了呢。”

这份功劳和名声,他要了!

沈宁夸道:“那你可是大功一件。”

王永:“沈娘子才见识不俗呢,让小的佩服。”

马明和于光是淮州府衙的快班衙役,专门负责四处送文书、拘捕拿人等等。

前儿他们被汪通判和钟推官唤了去,递给他们一份文书,让他们到成阳县裴庄提豆腐坊的老板沈宁前来问话。

他俩是汪通判的专用打手,日常没少合作这种害人捞钱的勾当。

他们也不找穷苦百姓的茬儿,毕竟穷人榨不出二两油,不够跑腿的,专门找那些没靠山或者靠山不够硬的商户和作坊。

只要他们呼呼啦啦十几号人冲进去,喊着“封铺子,拿人”,那些没后台的没有不吓破胆的。

这一招他们屡试不爽。

那些人当即吓得跪地求饶,给钱、给物,任他们予取予求。

既然是商户和作坊,多少都是有钱的,百两还是能榨出来的。

运气好,指不定能三五倍呢,甚至能长期收孝敬。

他们就“养”了这么一些可以长期收孝敬的人家。

多的一个月收十几两,少的一个月收五百钱到二两。

积少成多,他们一点都不嫌少。

钟推官还介绍了他成阳县的侄子钟典吏给他们认识,给介绍一下作坊的情况。

老板是谁,收入如何,靠山是谁等等。

钟典吏一通介绍,说这家乡下作坊的老板是个女人,娘家姓沈,夫家姓裴,她很会做食材,别看作坊寒酸破烂,还是土坯屋子、草棚子,实际每天几大车几大车的发货。

不只是成阳县、成安县、淮洲府有商户进货,就连远处几个县都从他们家进货呢。

日进斗金,非常赚钱。

一次性罚个二百两不成问题,回头让他们一季度一孝敬,一次五十两应该也可以。

? 如?您?访?问?的?w?a?n?g?址?发?b?u?y?e?不?是?????ū???ē?n??????????????????м?则?为?屾?寨?佔?点

至于靠山,这夫妻俩和龙庙镇宋家是姻亲,但是关系一般,好些年不走动,今年因为沈氏开作坊赚钱才恢复来往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