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71(1 / 2)

加入书签

待,主要得记下礼单内容,方便沈宁以后还礼。

现在家里这些琐事儿基本不用裴长青和沈宁管,培养的人都顶用了。

屋里,张公公喝了一碗甜汤,胃里暖呼呼的,身体也热乎乎的,放下碗勺招呼沈宁一家过来说话。

“都不要拘束嘛,过来,都过来,唠唠家常儿。”

裴长青和陆裕搬了长凳过来,几人在炕前落座。

张公公笑呵呵的,“好,真好呀。”

他伸手招呼几个孩子上炕,笑得非常慈祥,“珍珠、阿年、宝儿,来,都上来坐。”

小珍珠一点都不忸怩,率先上炕坐在张公公身边儿,又从窗台捧下个木匣子放在炕桌上,从里面拿出山楂糕、果丹皮之类的零嘴儿放在白瓷碟里请张公公和两位大人品尝,“是我娘和两位嬷嬷做的,酸酸甜甜的,可好吃呢。”

小鹤年和宝儿也上了炕。

小鹤年规规矩矩地跪坐在炕桌前,宝儿在学哥哥还是姐姐之间犹豫了半秒钟就凑到小珍珠身边儿去了。

他指着小动物造型的山楂糕邀功:“这是我压出来的。”

模子是禚家买的。

张公公非常赏光吃了几块山楂糕,“嗯,确实不错。”

小孩子见大人夸,就会想显摆更多,小珍珠和宝儿献宝一样把自己的点心匣子搬出来,给客人们看自己的点心。

有自家做的,有外面买的,他俩觉得好吃就收一些放在这里,自己吃或者奖励学习班。

许知县和曾知县瞅着这三个孩子,明明是普通农家出身,却如此落落大方,就跟见过大世面一样,既不紧张也不拘束,实在是少见。

他俩对小鹤年很感兴趣,温和地问问他读书情况。

小鹤年都一一答了。

许知县忍不住提问了几句启蒙书的内容,小鹤年都对答如流。

曾知县曾经试过裴长青的背书情况,现在发现这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于背书上比裴长青更胜一筹。

这是小孩子记性更好的缘故,加上家里书少,孩子又爱看书,只要看过基本都会记住,又跟着小少爷在书肆读书,所以虽然年纪不大,看的书却不少。

看书多眼界自然就开阔,着实喜人。

张公公人老成精,又是宫里腥风血雨练出来的,那耳听六路眼观八方的本事出神入化。

他一边盯着小珍珠,一边又观察小鹤年。

这俩孩子,真是越看越招人稀罕!

小鹤年虽然出身贫家,却没有一般穷人家那种小家子气和寒酸样,不是说衣着打扮,而是气质、言谈举止。

家境不好的孩子目光躲闪、举手投足畏缩拘束,浑身上下写着紧张和不自信。

这孩子不但不见寒酸样儿,反而有一种浑然天成的、仿佛骨子里自带的清贵之气。

这就很让人生好感。

张公公暗自夸赞,这么好,给殿下做伴读真行。

不过他本人对小珍珠更感兴趣。

聪明的男孩子他见多了。

在乡间聪慧的孩子少见,可他跟在皇帝身边儿,聪明人就见多了。

翰林院随便拎一个都是千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的人才。

那些大人们的孩子也不乏聪慧灵秀者,像谢恒那般过目不忘、聪慧绝伦的,也是有几个的。

而少有才名的,也不在少数。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B?u?Y?e?不?是?i????ù?w?e?n???〇?Ⅱ??????c?????则?为????寨?佔?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