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4(1 / 2)
中一个人的右肩铠甲的深处发现了一个非常小的镂空雕刻纹饰。不过那纹样很是奇怪,臣问过其他人,似乎是南边一些驻守海岛封地的水军会在肩膀的铠甲处弄上这种东西。可南方驻守营部众多,臣一时半刻也查不出纹样具体应对哪个海岛。”
赵霁:“那受降带回来的那些阜阳城守兵呢?”
包拯:“他们似乎是真的什么都不知道,臣去审他们的时候,他们还坚称自己是冤枉的,是被那个叫做徐玉的小都头叫走的。”
赵霁:“那徐玉可有下落?”
赵霁这么一问,包拯本来黑黝黝的脸色更黑上几分:“臣根据他们所提供的徐玉最后消失在众人视线的时间地点和方向派人找过去了,但找到的希望不大。有很多人看到徐玉传达完命令后便离开了。”
接连两个坏消息出炉,很难让赵霁相信这就是所谓的‘审过了’:“那你可有什么有用的消息?”
包拯道:“臣从流民口中得知,那高丽的公主并不是因为他们而离开,他们曾经见过高丽公主去往庐州丐帮净衣派的驻地。”
恰逢此时,外面又传来一声通报打断了赵霁的思路。
“报!”
赵霁:“进来。”
那人进来后,立刻单膝跪地,汇报了一个坏到不能再坏的消息:“徐玉的尸体找到了。”
上午静悄悄离开了队伍的徐天族弟,那个‘徐玉’。终究还未等到徐天找他问清楚为何背叛,就已经先一步变成了尸体,硬邦邦躺在一个简易的木板上面。
外面的人是请示过赵霁,把人抬进来。
只见他脸色铁青,脖子上有一道深深的淤青。
对于真相的渴求让赵霁也没了那么多讲究,探着头看他的尸体:“被勒死的?”
包拯:“只是伪装,他脖子上的勒痕的纹路清晰,但却没有青紫也没有扩散,那颈子上的痕迹应是死后才被人勒上去的。”
迎着赵霁疑惑的目光,包拯解释了一句:“宋慈宋大人层也在江南任职过,下官有幸拜读过宋大人的勘验记录。”
加过宋慈BUFF的包拯,探案能力比传说中更上了一层,道:“看他口鼻处发污,似乎是中毒,但什么毒就……陛——王爷?”话说到一半,包拯就看到陛下挽起袖子撩着袍角蹲下去看尸体,惊地某个称呼差点脱口而出。幸而及时反应过来,强行改了称呼。
赵霁蹲下凑近徐玉的尸体,先观察了一下包拯所说的地方,见那地方真的有小片青紫,皱眉搜索了一下《怜花宝鉴》之中的毒物介绍,非常艰难地从脑海里扒拉出十几种可能导致唇下微微青紫的毒物。缩小范围后,便动手掰开他的口鼻,只见他的口唇内部深处舌根的部位已经有些溃烂。
便又凑上前嗅了嗅。
包拯看着赵霁这一系列的动作,急地原地踏了两步。
先是觉得‘陛下这样做会不会有些不妥?’‘凑这么近有些危险吧?’‘陛下,您闻什么??’‘哎,算了,拦不住拦不住。不管了。’
赵霁从那人口鼻处闻到了些味道,在心里对毒物有了个大概的范围之后,却又更加迷惑。转头询问包拯“你说那批抓到的人可能是南边海岛的驻军?”
包拯连忙应是:“正是。”
赵霁:……?
但是这人中毒的特征,分明是高山一带才会产出的毒物草药。 w?a?n?g?址?f?a?b?u?y?e?ⅰ??????????n????0????????????m
若真具体划个范围,应该是大宋西北,靠近龟兹的那边的祁连山附近。
到底是何人,能够同时牵扯上大宋最南边的沿海岛屿的同时还能和大宋西北的龟兹西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