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5(1 / 2)

加入书签

了。”

憨厚的蒙医抱紧药箱,配合地收回双脚,表示一定要赵将军让开、自己才能通过宽敞的大殿。

……

司礼监的太监们在里间逐一盘问,待王公和公主们尚且客气,待其他宫人可谓是不择手段。

月移星潜,眼看天亮,添灯油的小太监摸钥匙开门,身后传出阵阵鬼哭狼嚎磕头求饶的声音。

赵坼在太医的服侍下吃过药,靠在短榻上养神,瞅瞅换了件墨色织金直裳的儿子,“你这衣服够金贵的,是傅润赏给你穿的?他待你倒是不错,怎么就不肯放过你爹?我哪里惹他了?”

说的还是几个时辰前傅润好端端喊了一声“岳丈”的事。

赵彗之捻了捻指尖残留的温度,“应该只是亲近之言。并无他意。父亲或许想多了。”

赵坼嗤笑,“怎么?难道他会看在你——咳,皇后的份上心甘情愿认我做岳丈?”

“父亲不是说从前常常把陛下当亲生子看待么:惜爱非常,用心教导,二哥尚要退一射之地。”

赵坼闹个大红脸,左右张望,见没有太监在跟前,低喝道:“你个混小子,敢拿你老子开玩笑了!谁跟你说的?我嫌饭不好吃还是命不够长,岂敢自认皇帝的爹爹?!小兔崽子!”

赵彗之听见有人靠近,眸光深邃,迅速结束话题:“嗯。”

赵坼耳朵不好,拍拍身边示意儿子坐下,嘀咕道:“昨夜救傅润,你慌神了,是不是?老子在家怎么教你的?你若遇上鞑靼的汗王,他拿住了我,你就是他娘的一箭射穿你老子的脑袋,也不能慌啊——你昨夜险些没收住手一刀杀了李轩昂——哼,休瞒我,爹爹心里一清二楚!”

*

陛下六月十九在清凉殿遇刺的消息不胫而走,朝野震惊。

元勉多次上书请旨代查,元应善上书愿代伯父办案,又有京兆尹包大振再请旨,都不准。

李季臣是当朝首揆(丞相),虽然卷入刺杀圣人的死罪,亦有八方支援,故暂关于李府思过。

他背手在书房踱步,回望书房外的禁兵,额头皱纹堆叠,压低声音问道:

“赵坼当真是这么说的?口称‘爹爹’?那赵欃枪不过是傅润借口安插在赵府的眼线啊。奇怪。”

“是。万幸大人当年出手相救,小人的弟弟因办事不力触怒姚妃,却得以在冷宫苟活着。他一直感念大人的恩情,好在他自己也很能干,一路爬到司礼监……小人敢担保他的忠心。”

李季臣鼻唇间的胡须耸动两下,摇头道:“忠心?唉,我虽与赵坼私下无什么往来,但深知他的性格粗中有细,甚至是极细——否则先帝绝不会让他父子六人总揽四方大营。他看上去咋咋呼呼热情得很,实则心肠冷硬,赵家旁支子弟哪个不想讨好他,难道无人喊过他父亲么。”

※ 如?您?访?问?的?网?址?f?a?B?u?Y?e?不?是?ì????ū?ω?ē?n???????????????????则?为????寨?佔?点

“大人的意思是……陛下在长天河捡的暗卫的身份不一般?与赵将军是……?”

“是也。我观纸上记录,赵坼语气颇亲近,且称‘傅润’——你想想,若是傅润的眼线,赵坼难道是在找死不成?再者,赵坼似乎有意令此子去西北大营历练……同为人父,我大抵猜到了。”

李季臣的师爷听得佩服,搓搓手,讨好道:“大人宽心。小人们必竭心尽力救公子出来。”

李季臣的目光变得高深莫测,“救,问题是怎样救?救出来容易,轩昂这一支的仕途多半是毁了。江修夔去年劝我多为家里儿孙考虑,也算是一语成谶。忠言逆耳,可惜我不曾听。”

*

六月二十四,将军斐之调中营十万兵马攻莫住城,遇暴雨,炮车难行,粮草溃烂,反将受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