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9(2 / 2)

加入书签

“终无意趣。”李兴琛摇着头,“或许离这鬼地方远远的,也没什么不好。当初先皇后要是肯如此,也不至于落得这样的一个下场。”李兴琛说到这话时便不免叹息,是真的惋惜。

李棣皱眉,“先皇后,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李兴琛陷入了久久的回忆,复又思及当年往事,那是上一辈人的恩恩怨怨了,却又总跟下一辈人牵连不断。

“先皇后是个无双的女儿家,当年她尚在闺阁,便已阅览天下奇书。曾有巫人立于国公侯府门测算卦象,卜辞诡异,诸人皆不信他荒诞之语,可先皇后却请了他进门,以上卿之礼相待。那巫人便三击案,叹先皇后命里有三难,一难,诗书不成;二难,嫁娶不详;三难,孤寡无终。这话一落,侯爷便要打了他出去,却不想,先皇后只是说:‘死生天定,命劫由我。’”

说到这里,李兴琛眼中多了些许泪花,“小公子瞧着这北齐几世的繁荣,出的将相豪杰皆为男子。但其实呢......焉知女子不能成事?先前由玄衣举荐进宫的常锦也只能算是昙花一谢,先皇后若是男儿身,必是北齐第一宰辅。只可惜......”只可惜她生在了李家,生下来就是要当帝后的人,又恰好碰上了心思阴郁的皇帝。

李棣难得沉默下来。那是他的姑母,也许在曾经的某一日,她也曾摸过他的顶发,对他笑过。只是人总是这样善忘,他记不得关于她的任何事,临了能做的,竟只是护送着她的尸身进皇陵。

李棣微微阖目,再不去想这些沉痛的往事。

太庙在皇城之外,出了宣武门还要往外郊走一阵。除却郦安的金銮殿,能全了天家颜面的大约也就只这兖陵太庙了。

坐北朝南的高殿落于兖山上,下有九十九道青石板阶,站在下面能瞧见外围的三重围墙。沿阶植了百年的老柏,冻霜未消,却仍郁郁青青。

抬着冰棺的侍人行在前头,李家的车马是最先到的。李棣恭敬起身,太庙有敲钟诵经的僧尼,那冰棺外套着上好的迦南木,金线纹盘踞在上面,李棣忽然就想到了那假太子身上佩戴的玉璧,似乎也有着类似的纹样。

套在灰衣里的小僧上前,和善地朝着为首的李棣合手一拜:“李公子。”

李棣微微颌首示意。

冰棺到了太庙大殿自有去向,他在这里唯一的用处就是诵经跪拜,为他的姑母送一送灵。李棣在小僧的带领下往里走去,近距离地瞧见了整个太庙的模样。

太庙分有主殿和两耳偏殿,主殿内供神佛和开国先主,偏殿供奉后妃和王侯将相。大多是白玉修葺的,斗拱和额枋皆雕琢着祥瑞图纹、复又设色沥金,工笔勾画精细。可落于偏殿一角之处却多了两间原色木屋,虽隐于古柏中,瞧着难免突兀。

李棣方要问话,就听到一阵此起彼伏的犬吠声。小僧却像是习以为常一般,他从洗得发白的衣袖中捡了两块干肉,小步上前便掷向草丛,有影子闪过,那干肉条顷刻间便不见了踪迹。

李棣瞧了一眼李兴琛,却见他像是没什么反应,一时间又怀疑自己多心。还好那小僧做完这一切回头与他们解释道:“这儿宿着的癞皮狗怎么也赶不走,后来大师傅说是先祖宽厚,这些小物嗅着福气便都赶来了。念着为善为仁,就这么养下来了,一般要是有大日子,都会有人将它们牵走的,今儿许是奉命行事的人躲了懒,搅了施主的清净,实在是罪过。”

他这话刚落,便有另一个青头皮的小和尚提溜着一串麻绳,费力地在草丛里拖拽着什么,汗津津的一身,瞧着费力。可想而知这儿养了多少狗。

李棣瞧着那小和尚拉得辛苦,便上前去搭了把手。狗东西畏生,李棣一来,便吠个不停。他也是好心办坏事,这回整个太庙都听着狗吠声了,就连后面陆陆续续来的敬灵官员都瞧见了这边的阵势。

陈翛方下了车马,他为诸官之首,在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