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75(2 / 2)

加入书签

月光下,侍卫们的笑声渐渐远去,而宁国公府内,贾攸正站在书房窗前,望着同一轮明月,思索着今日遇袭背后的深意...

第189章

次日寅时三刻,宁国公贾攸便已起身。他站在铜镜前,由贴身小厮伺候着穿戴朝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玉带上那道新添的裂痕——昨夜宫变时那支冷箭若是再偏上半寸,此刻躺着的就该是他的尸首了。

"国公爷,礼单已备妥。"管家赵德全在门外低声禀报,"按您吩咐,选了那对前朝白玉蟠龙瓶,外加十匹蜀锦和两匣上等血燕。"

贾攸微微颔首,目光扫过镜中自己眼下两片青黑。昨夜回府路上那场刺杀来得突然,若非宣平侯派来的那队侍卫拼死相护,只怕此刻宁国公府已经挂上白幡了。

"母亲可起身了?"他整了整衣领问道。

"公主殿下寅初就醒了,正在佛堂诵经。"赵德全顿了顿,"公主殿下特意嘱咐,让您去宣平侯府时代她向侯爷道谢。"

贾攸眼中闪过一丝复杂。襄宁长公主与宣平侯徐晟的生母敏宁长公主是姐妹,这层姨表亲的关系在太平年月不过是年节走动的由头,但在昨夜那场宫变之后,却成了救命的关键。他不由得想起离宫时看到的情景——宫中护卫增加了三倍,连西角门都有人把守,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绷的气息。

卯时正,宁国公府的朱轮华盖车在十一名带刀护卫的簇拥下,缓缓驶向位于城东的宣平侯府。贾攸掀开车帘一角,只见街道上巡逻的禁军比平日多了数倍,几个衣衫褴褛的乞丐被粗暴地驱赶到小巷中。他眯起眼睛,注意到那些禁军臂上缠着的青色布条——那是雍王府的标记。

宣平侯府正门大开,管事早已候在阶前。见宁国公车驾到来,立即有小厮飞奔入内通报。贾攸刚踏下马车,就听见一阵爽朗笑声自内院传来。

"攸弟来得真早!"宣平侯徐晟大步流星地迎出来,一袭靛青色家常直裰,腰间只悬了块羊脂玉佩,看似随意却处处透着世家底蕴。他一把扶住正要行礼的贾攸,"自家兄弟,何必如此见外?"

贾攸顺势起身,却仍郑重地拱手道:"昨夜若非表兄派来的侍卫,小弟怕是难以全身而退。这份恩情,贾攸铭记五内。"

徐晟眼中精光一闪,拍了拍他肩膀:"进去说话。"转身时压低声音道,"雍王府的人今早已经来过三次了。"

一人穿过三重垂花门,沿途侍卫林立。贾攸注意到这些侍卫虽然穿着侯府服饰,但步伐身形明显是军中好手。徐晟似乎察觉到他的目光,轻笑道:"昨夜之后,不得不防啊。"

书房门一关,徐晟脸上的笑意立刻收敛。他亲自斟了杯茶推给贾攸:"实话告诉攸弟,昨夜我派去接应的人回禀,袭击你们的不是普通刺客。"

贾攸手指一颤,茶汤溅出几滴在檀木案几上:"表兄的意思是..."

"箭头上淬的是北境特产的狼毒。"徐晟从袖中取出一支断箭放在桌上,"这种毒药只有西北的蛮族使用。"

西北边境的蛮族!贾攸心头剧震。西北守将王承业是顺王的岳父,这背后的意味不言而喻。他强自镇定地抿了口茶,却发现舌尖发苦——不是茶的原因,而是突然意识到昨夜那场刺杀很可能是冲着宁国公府与宣平侯的联姻关系来的。他的幼子贾珹前年刚娶了宣平侯胞弟徐彦的嫡女徐婉,这在某些人眼中,恐怕已经是站队的信号。

"姨母可受惊了?"徐晟突然转了话题。

贾攸回过神来:"母亲无碍,只是府上加强了戒备。"他犹豫片刻,还是决定直言,"表兄,昨夜宫变究竟..."

徐晟抬手制止了他后面的话,起身走到一幅山水画前,轻轻按下画轴某处。只听"咔嗒"一声,墙面露出一个暗格。他取出一纸书信递给贾攸:"今早刚从宫里传出来的。"

贾攸展开一看,顿时倒吸一口冷气。这抄写的是隆兴帝的手谕,字迹有些潦草,内容竟是命雍王"总领朝政,安抚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