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77.格物典仪,武道七品(第七更)(1 / 2)
第81章 77.格物典仪,武道七品(第七更)
这条消息本身价值有限。
但经过这几天远行,每晚对照谛听带回的讯息,徐永生大约心中有些数。
谛听每晚外出,有活动范围,
因此带回的消息,也在一定范围内。
此前他一直在东都,所以谛听带回的消息也都集中于东都内外。
即便有类似国舅姜志邦取代燕老丞相成为大乾新国相的消息,也多半是东都有消息灵敏的人,
得到来自关中帝京的风声,然后才被谛听所得知。
眼下徐永生同谢氏兄妹一同外出远游,宿在这山野间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谛听外出,可供它获悉的消息来源相对有限,于是徐永生运气好,谛听直接带回有关那黄云观许文通的消息。
从这一点来说,将来自己修为高了,有空闲时间了,也该四方都转转—徐永生心道。
不只是个人增长见闻,同时也方便谛听收集其他地方的讯息带回。
当然,东都作为大乾第二名城,内外人口众多,各式人物云集,倒也不怕把消息榨乾了谛听再无收获。
相反,倒是这谛听带回垃圾信息太多,令徐永生哭笑不得,只希望将来找到办法,可以像沟通神兵图一样同谛听图沟通,从而让对方找消息更精准更有目的性。
至于黄云观,途经然后又稍微远离的徐永生,注意到脑海中神秘书册第二页的光辉黯淡些许,
基本已经可以肯定,与三尖两刃刀相关的另一条二郎线索,就在许文通那个道观里,只是当前尚不清楚具体细节。
徐永生暂时先放下此事。
姑且不提谢今朝言辞间提及许文通乃是七品之上的道门武魁。
只说千秋大乱后,对于东都而言,除了大乾朝廷,余者不管是哪方人或者哪个人,当前最好都先安静低调一段时间再说,待大乱馀波过去。
是以徐永生不急不躁,同谢氏兄妹一起赶在授衣假结束前,返回东都。
接下来的时间中,徐永生便只专心习武,不断揣摩志正刀丶止戈为武丶捉影掌丶正心诀等武学的奥妙细节,精益求精。
和早先一样,他揣摩儒家武学的同时,便也仿佛在精修与之对应的武夫绝学。
修行不知岁月长。
徐永生专心习武,除了借着冬至假期快速出城一趟再前往黄云观附近,确认自己的目标没有转移位置,他接下来三个月完全不出东都。
于是转眼间,大乾盛景九年将要走到尽头,盛景十年新春将至。
八月初千秋节的动乱风波,终于有真正平息的迹象。
而徐永生也成功完成第一方「信」之印章关于为他人守密一年的历练,
随着胸前人阁第二层中五常之信再次震动充盈,徐永生在八品境界的相关儒家典仪历练,全部完成,也意味着他做好冲击七品境界的基础准备。
于是,除夕之前,徐永生前往面见四门学博士林成煊。
本就寡言少语的林成煊,似乎比先前更加沉默,直接起身出门。
徐永生跟在他身后。
二人来到储备财货丶宝物的典簿厅。
林成煊默默将一张纸交给当值的学宫助教。
对方看后,初时只是按单取物,但取好东西将要交给林成煊之际,看着其身后的徐永生,像是想起什麽,顿时呆愣在当场,甚至不顾林成煊就在一旁。
因为他此刻已经认出徐永生,认得对方不是盛景六年甚至更之前入学的老生。
他记得徐永生是去年才入读学宫正院,到现在满打满算不到一年。
而林成煊开的单子,上面各种物件,是用于儒家八品武者普升七品的格物典仪。
对那学宫助教的惊讶,林成煊平静如故,微微颌首便即转身离开,他身边侧后徐永生同样平和,向那吃惊的助教行礼后方才捧着东西跟上林成煊。
他们到了典簿厅侧面的一间方象阁内。
徐永生以布蒙眼,盘膝端坐,手指按在身前地上,自身指心纹路,同地上木丶石丶金丶帛的纹路接触摩擦。
虽然都是些普通事物,但这一刻徐永生仿佛接触自然万象,并明悟其中纹理。
如此,便是一昼夜。
直到第二天,徐永生方才抬手解下遮掩布条。
静立一旁,赫然守着他一个人守了一天的林成煊,则无声地放下一把刻刀在徐永生面前。
徐永生接过后,取身前木雕,运刀如飞,竟在顷刻间雕成一方木印。
然后他带着木印起身,跟随林成煊出门,来到典簿厅旁另一间室内。
赫然便见室内悬挂有难以计数的木印。
这些木印,皆是学宫晋升七品的学生所雕刻,每人一个,名为格致印,印文日:「形而上者谓之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