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9章 125致知典仪,武道六品(三更一万一(2 / 2)

加入书签

与此同时,起火的铜鼎内,有一道虚幻的光辉直指天空,向上升起。

此谓之曰,真知之光。

徐永生等人这时再取线香,沐浴在各自的鼎中光辉里,焚香祈天。

在这一刻,徐永生感觉自己的头脑前所未有清明,精神极度振奋。

可与此同时,他神思却又一片空白,身心念头像是全部放空。

两种截然相反的感觉,维持了相当长时间。

终于,徐永生精神上渐渐生出疲劳感。

但那头脑放空的感觉随之消失,种种念头重新浮现。

这就是对灵性天赋层次有要求的地方,如果灵性天赋太薄弱,方才意念丶心力都会提前枯竭,支撑不到典礼仪式最后结束……徐永生心中有所明悟。

而眼下,随着鼎中光辉渐渐消失,徐永生全身剧震。

和之前几次大境界突破时的情形一样,徐永生这时能清楚感觉到自身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全部都有所提升。

他体内天丶地丶人三才阁,也随之变作四层。

虽然第四层都还是空空如也,但儒家五相五常已然可以在其中蕴生。

而与之前几次大境界突破不同的地方则在于,徐永生隐约察觉自己的三才阁,比之先前,有独特的变化。

不止新多出来的第四层和第三层之间,连先前第一层与第二层,第二层与第三层之间,都变得比从前更加通透,浑然一体。

平时还只是感觉儒家五常和浩然之气流转更加流畅。

徐永生隐约有感应,如果是与人动武之际,相关变化会更明显,更完整地展现出来。

典仪正式结束后,此前一直居首主持的燕德,投桃报李,向许书明点头致意。

许书明微笑着开口说道:「礼毕,诸位将来不管是否留在学宫,都愿大家学通四海,前程似锦。」

徐永生等人谢过学宫两位博士和一众讲师后,便即告退。

不似早先向雨亭等人,这趟参加典仪的徐永生四人,全部成功通过。

消息传开,学宫内一众学生有的羡慕,有的嫉妒,但更多的人还是受到振奋鼓舞。

四人中,只有徐永生决定留在学宫任教。

谢初然则有心像她二哥谢今朝一样游历四方山河。

而晚些时候等她修成第三枚「仁」之玉璧,考虑相关历练,她也需要像徐永生一样开办义塾教书。

徐永生先前已经跟罗毅丶林成煊商量妥当,因为五月份有半个月田假的缘故,所以他等到田假结束再来入职。

而田假这段时间,他除了处理一些日常事以外,并没有趁机外出游玩,而是当即开始藉助和风玉积蓄温养自己第四枚「仁」之玉璧的同时,再一遍揣摩钻研自身原本掌握的诸般武学。

臻至六品境界,身心状态都有不同,原本的绝学乃至于一些个人习惯,都需要重新磨合与熟悉。

到了这个境界,武者被称为武魁。

与先前最大的不同便在于,三才阁达到四层,得四方通透丶内外通达之奇妙。

徐永生先前感应正确无误。

当他运转浩然气,开始施展自身修习的武学时,他体内四层三才阁一起鸣动。

天阁丶地阁丶人阁,各自上下贯通浑然一体不说,三阁虽然分别位于眉心丶胸口丶腰椎处,但仍然仿佛连成一气。

在徐永生脑海意识中,仿佛出现一座更加虚幻的独立阁楼,足有十二层高,内外通达。

徐永生抽刀,没有施展浩然刀也没有施展志正刀。

再基础不过的一式明德刀,这时在他手里伸展出来,森森刀气激荡,凝而不散,如有实质。

他再施展志正刀,刀锋之上刀光流转,更是凝聚为隐约有几寸长短的闪烁刀芒。

再换浩然刀,刀芒耀眼,直接延伸出一尺有馀。

寻常札甲,一刀即碎。

须得是特殊奇金炼制锻造的宝甲,方才可能扛住这凝练的刀芒。

而刀芒不再凝聚,外放之下,顿时延伸弹射到两三米开外。

持同样兵器,武者面对武魁想要谋求近身都极为困难。

徐永生再施展百川学海的掌法,浩然气凝聚下,顿时仿佛化作真实的水流,在他身边激荡,不断蓄积,仿佛缩小的沧海席卷。

观火瞳施展开来,当真目光如火,黑夜中如观白昼。

施展听风诀,则仿佛当真有流风在外帮助徐永生收集讯息,更快速也更清晰地将种种声音尽数纳入他耳中。

施展止戈为武,原本抑制周围人的无形力量,这时仿佛也化作真实的流风,有形有质,只要徐永生愿意,便可以像是压缩凝聚周围空气一样,压住附近的人,止住他们的动作。

诸般儒家绝学徐永生都演练过后,他便再次结合自己的各路武夫绝学。

从前结合这些武夫绝学时,他体内并没有武夫三骨堂出现,只是儒家三才阁中临时现出意气枪丶煞气刀等等虚幻存在。

如今分属三个位置的三骨堂也没有出现。

但在他脑海意识里,与那座十二层的三才阁并立,也出现一座同样有十二层高的白骨高堂。

武夫五相五气,同样在其中流转,内外通达。

于是,疾风快刀挥出,便有真实凌冽刀锋凝为有形刀光。

奔雷掌一掌打出,手掌边缘电蛇跃动。

殃云掌施展开来,直接有真实的云气凝聚为乌云盖顶,同时又沉重凝练到无以复加。

而破阵刀一刀之下,刀芒直接在二尺到三尺之间伸缩,令观者惊心动魄。

整个五月田假,徐永生都在继续练武,不断改良微调,令自身武学与当前境界更加契合。

等到田假将要结束之际,他收拾一番,再次前往学宫。

再见四门学博士林成煊,对方仍然如以前那般不苟言笑,只是默默起身,当先带着徐永生前往司业罗毅的公房。

罗毅微笑:「咱们学宫些许情形略微特殊,不过也是朝廷治下,该走的流程同样需要走。」

徐永生从对方手上接过信件:「学生明白。」

河洛东都作为大乾陪都,朝廷各官署在这里基本都有一套备用的班子,所以徐永生不用专门跑一趟关中帝京。

手持罗毅的「介绍信」,他先去东都留守府,然后再去东城尚书台吏部曹司走一圈。

罗毅早已经安排妥当,因此徐永生全程顺利,没有任何意外,带着一堆印信返回学宫正院。

然后罗毅再走一下流程,徐永生徐郎君就正式成为一名学宫所属光荣的人民教师……划掉,是学宫六品直讲。

接下来一段日子,类似试用期或者适应期,他不会有明确的教学任务,而是先跟在博士丶助教身边学习。

过一段时间后,学宫方才会给他安排正式的教学任务。

徐永生所属,正是四门学。

从罗毅那里出来,林成煊仍然话少,只是静静看着徐永生后,开口说道:「为人师表,谨言慎行。」

八个字,对林博士来讲,已经是难得长句。

徐永生能从中感受到林成煊对他的期许与告诫。

「请博士放心,学生谨记。」已经成为学宫讲师的徐永生,没有改变自称。

林成煊微微颔首后便不再言语,将他交给王阐。

徐永生和王阐一边说话一边出去,却正好见到一人迎面走来。

在国子学就读的邓与,河洛名门邓氏嫡系子弟,正七品修为,邓同之兄,曾经尝试以自己的止戈为武压制徐永生的止戈为武。

此刻看见和王阐在一起的徐永生,邓与明显一怔。

稍微沉默后,他身形向道旁避让一步:「见过二位先生。」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