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9章 225.不能认真查啊……万一真查出点什麽呢?(2 / 2)

加入书签

然后欧阳不器解释道:「方才是我冒失了,史兄独子当前确实在病中,他心急回去也是理所当然。

和挺好奇地问道:「史少监家的公子,病很重?」

欧阳不器颌首:「确实,其人武者底子也薄,病来如山倒。

听说这还是请漱石斋主诊疗之后的结果,其子方才能随同一起来河洛东都。

但病情仍然是很重的,只能常年卧床静养。」

徐永生丶和挺闻言,都为之晞嘘。

至于欧阳不器提到的漱石斋主,其实是当朝重臣,三省长官之一的门下侍郎李若森。

其人乃是大乾朝女性武圣之一,修为境界犹在齐雁灵等女中豪杰之上。

同时,她亦是大乾皇朝最负盛名的医道圣手,传闻中许多御医都会时不时向她请教。

此前罗毅施展礼崩乐坏之后重伤,在东都请林成煊诊治,其后去往关中帝京,便是请李若森诊治。

从那之后到现在,罗毅的修养方案,都是遵照李若森制定的计划来展开。

漱石斋主,乃是其雅号。

而她平日里身为大乾朝堂有数重臣,医术只是爱好和长处,并非她专职工作,因而想要恳求她过问病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史不得为了其子,不知花费多少心血和关系,才令李若森过问。

只是,药医不死病,他儿子病情太重。

神医李若森出手也做不到药到病除,只能帮那个年轻人缓解病情。

但按照欧阳不器描述,病人最终情形仍不乐观。

徐永生丶和挺闻言,亦都暗叹一声。

因为早先千秋节大乱和去年冬至期间的乱子,东都这几年损失不轻,各路官员也变化巨大,史不得这样的中层官员官职变迁,甚至都不如何引人注意,欧阳不器的调任影响更大,因为此番调动不是只调他一人,而是一部分右镇魔卫整体迁来河洛东都。

动静更大的,除了殷雄顶替尉迟渊成为东都留守外,还有赵概替换唐瑞成为河南尹。

受此影响,与赵概出身同族的右监门卫大将军赵振坤被调往关中帝京。

而原本在关中的左千牛卫大将军农卷,则来了河洛东都。

至于说徐永生任教的东都学宫,那更是从上到下换了大半,叫人晞嘘不已。

徐永生在类似场合上,永远是多听少说,不管当前有用没用,先默默记下种种讯息,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同欧阳不器丶和挺饮宴结束之后,不影响徐永生日常习惯,继续像平时一样修行习武。

今年的冬至,东都太平无事,没有像去年一样惹出大乱子。

江南之地,仍然纷乱。

但河洛东都在一片太平中,走过盛景十四年的冬天。

除夕之后,时间迈入盛景十五年。

对学宫外院的新生来说,最重要的时刻即将到来,盛景十五年一月的最后一天,东都学宫将再次召开正式入学试,外院里新生们的命运将迎来终极大考。

而对学宫正院里的部分老生们来说,今年也将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不论帝京学宫还是东都学宫,修习儒家武道的国子学丶太学丶四门学还有修习道门武学的崇玄学,理论上学制都是九年。

而武夫三学的学制,是六年。

徐永生在盛景九年一月底,算是正式入读东都学宫正院。

与他同期的那批学生中,儒家武者还能继续留在学宫就读,而走纯武夫修行路线入读武夫三学的人,到今年盛景十五年一月底,通过最后一次年考后,就该毕业了。

刘德便是如此。

「关于突破七品境界,有把握了麽?」徐永生微笑问道。

刘德深吸一口气,然后点头:「我感觉自己准备得还算充分。」

他修成正八品境界有相当一段时间了,一直都在为冲刺七品境界而努力。

如果能成功,那麽六年时间突破至七品境界的速度,以大众的眼光来看,刘德进步速度已经不算慢。

虽然性格不好斗,平日里行事低调,但刘德修行认真勤勉,到如今,一路来的辛苦总算没有白挨。

「毕业之后,有什麽打算?」徐永生问道。

刘德显然也有过考虑:「就算突破成功,我也只得初入七品的修为,接下来还要继续温养积累第三层三骨堂,有没有机会成为武魁尚属未知,肯定没法像二哥你一样留在学宫任教。

因此我考虑先入军器监,再继续学习一段日子,等将来再看是继续留在军器监,还是自己开个铺子。」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