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胡夏使者(2 / 2)
这种事情马虎不得。
长安曾是后秦的都城,城内有安置外宾的馆舍,杜骥把人带到地方后就要告辞离去。
皇甫徽赶忙叫住他:「杜兄,敢问我等何时能够谒见桂阳公?」
「军府诸事繁忙,还请皇甫兄在此静候,府主一有空闲,必会传召兄台。」杜骥说罢,又『好心』提醒皇甫徽:「夏人屡犯关中,士民共怨之,还请皇甫兄约束下属,不要出门走动,杜某也会调集军士,前来护卫馆舍安全。」
皇甫徽心中苦笑,说是护卫安全,实则就是监视他们。
但这里是晋人的地盘,皇甫徽纵使不满,也只能客随主便,待在馆舍里等着刘义真接见。
杜骥安顿了胡夏使团后,回去安西将军府向刘义真复命。
刘义真听罢,突然问道:「杜别驾,你觉得赫连勃勃是否已经出兵?」
杜骥稍作思考,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地回道:「按照时日推算,可见使团此行之急切,且下吏观察使团,其坐骑皆为瘦马,人人面带疲色,亦可佐证此事。」
正月二十日,赫连璝与晋军激战,败逃后,收拢溃兵耗了点时间,于正月二十五日逃回安定,如今正月二十九日,夏军使团就来了,正如杜骥所言,他们来得太快了。
刘义真追问:「夏使或许急于赎回赫连昌?」
杜骥摇头:「回禀府主,下吏迎接使团时,皇甫徽很少提及赫连昌。」
皇甫徽已经知道赫连昌被押往建康,又是走的水路,这麽多天过去,就算刘义真想追也追不回来了,自然没有与杜骥过多的谈论他。
但,这就是破绽。
刘义真笑道:「夏使既然并不急于赎回赫连昌,却又匆匆而来,必定是赫连勃勃已经出兵,或者出兵在即,使团能够留在长安的时间并不多。」
杜骥发自内心的恭维道:「府主英明。」
刘义真又问:「杜别驾,你觉得渭北豪强之中,是否会有人向我通风报信?」
「雍州士民咸闻府主威德,人心所向,渭北豪强必定争相示好。」杜骥自己就是士族,很了解这个群体。
所谓人心所向是假的,分头下注,想给自己留条退路绝对是真的。
刘义真意有所指:「是吗?但是他们见风使舵,不可深信呀。」
杜骥此刻也明白了刘义真为何要让夏使入城,他笑道:「府主既然有了主意,下吏又何必多言。」
「哦?」刘义真挑了挑眉,考校道:「杜别驾不妨说说看。」
杜骥淡淡道:「安排他们与夏使巧遇。」
刘义真闻言大笑:「知我者,别驾也!」
既然那些示好的渭北豪强都是墙头草,那就让他们不得不在晋夏之间做出选择。
假使皇甫徽撞见了他们的人,知道他们向刘义真通风报信,回去之后,必定会向赫连勃勃汇报此事。
如果隐瞒的话,日后被赫连勃勃知晓,就连皇甫徽自己也会遭受猜忌。
至于被皇甫徽撞破秘密的渭北豪强,哪怕心里知道这一切都不是巧合,也不得不彻底倒向刘义真。
毕竟,以赫连勃勃的性情,也别指望他能够宽宏大量地饶恕背叛者。
就算他承诺不计前嫌,必定也没人敢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