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5章 112议定行程(1 / 2)

加入书签

第115章 112议定行程

宴会一直进行到深夜,宾主尽欢,但刘裕年纪大了,又是刚回的建康,精神有些疲惫,未能通宵达旦。

宾客们请辞离去,所谓宵禁,禁的从来不是达官显贵。

众人三五成群,原本空寂的街道上回荡着他们的欢声笑语。

次日,刘义真一如既往地前往台城,黄昏回来时,被刘裕叫去了一间静室。

「车士,为父今日翻阅《泰始律》,深感其中有许多不妥之处,既然你通晓刑名,不如就由你召集人手,编纂一部新律。」

《泰始律》即晋朝律法,因颁行于司马炎泰始四年(268年)而得名,由贾充丶羊祜丶杜预等人编纂,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主张纳礼入律,礼律并重。

刘义真闻言,眉头紧锁,因为编纂律法是一项大工程。

《泰始律》就足足耗时三年才出炉。

原时空中的刘宋律法在后世早已失传,但根据《唐六典》卷六注的记载,称宋律篇目及刑名之制略同晋氏。

如果是刘义真编纂律法,当然得要推陈出新,但他熟悉历史,知道有十恶不赦,却并不清楚历朝历代的具体律法,而以律法的重要性来说,任一条例都得经过反覆讨论,可以说是费时费力。

而且,最重要的是刘义真暂时并不打算将精力放在编纂律法上。

「父王,事分轻重缓急,律法固然重要,但眼下中原动乱,才是燃眉之急。」

「你执意要北上督师?」刘裕注视着爱子,他是真的不想让刘义真冒险。

刘义真正色道:「父王还记得当初告诫孩儿的话吗?我们应当尽快结束这个乱世,如今中原不宁,何谈北伐。」

刘裕沉默良久,终于点头:「罢了,既然车士坚持为父分忧,孤又如何能够阻止。」

说着,刘裕提醒道:「不过,狮象搏兔,皆用全力,车士不可小觑了那群丧家之犬。」

刘义真大喜过望:「孩儿岂敢掉以轻心。」

刘裕笑了笑,问道:「打算何日启程?」

「洛阳危急,刻不容缓,儿明日向天子辞行,后日一早出发,当速归长安,亲自率军东出。」说罢,刘义真又请求道:「孩儿请率值守殿省的精兵同行。」

「这是当然。」

刘裕安排一万二千名北府将士追随刘义真南下,值守建康殿省,可不是为了保卫司马德文与公卿大臣的安全。

如今刘义真将要回去长安,这支军队也没有继续留在建康的必要了,这一万二千人中,原本就有一万步骑是留镇关中的,相当于刘裕只抽调了二千将士北上,并不影响他的后续计划。

当然,刘义真走得着急,也意味着他需要刘裕下令,让各州郡为他准备粮秣。

「你可沿长江西进,按照南下时的路线,走武关回长安,为父自会下令各郡县,沿途为你提供粮秣。」刘裕替刘义真规划了路线。

「儿请由王镇恶丶檀道济丶沈田子三人随儿出征。」

王仲德将要坐镇京口,他必须留下,因此,四员大将中,刘义真只带走三人。

刘裕微微颔首:「也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