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十五章 转折(2 / 2)

加入书签

最内层是省中,就是后宫掖庭,其宿卫由宦者令,即黄门令执掌,没有什麽战斗力,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层是殿中的宿卫。

长乐丶未央两宫之内有一组组相对独立的宫殿,如未央宫内皇后所居的椒房殿,长乐宫内太后所居的长信宫。

随着卫氏皇后升格,临朝称制,卫子夫从未央宫椒房殿搬到了长乐宫长信宫。

这些区域,省中之外统称殿中。

其防卫由光禄勋掌管,属下诸郎官秩比三百石至比六百石不等,通常约有千人。

大汉的「郎」,要麽是皇帝选中的预备官员,要麽是地方举荐被皇帝看中的人士,如东方朔丶

公孙弘,都曾被授为郎。

当然,还有花钱买资格的,称「货选」,如司马相如。

依汉制,除议郎从事纯粹的文职工作之外,其他的郎官都轮流执戟值守,皇帝在宫中时守卫诸殿门户,皇帝出行时就充车马仪仗。

陛下在甘泉宫,未央宫的郎官基本都跟着去了,卫氏皇后搬到长乐宫,倒是有些郎官,但职能的服务与仪仗性质,就注定也没有多大的战斗力。

不过,这支队伍不是完全没有战斗力,在陛下即位后,皇权受窦太皇太后所制,索性就常常出宫游猎,于是在郎官中挑选了武骑常侍,以及从陇西丶北地等边地选出的善骑射的待诏良家子,在期门约期会齐,一起呼啸而行,慢慢发展出一支固定的侍卫队伍,多至千人,名日期门。

但这部分期门郎也被陛下带去了甘泉宫,

第三层宿卫叫「宫门卫屯兵」,守卫殿外宫内,而这部分卫屯兵,出自南军,由卫尉卿统率。

在南军接管长安城后,可以算作兵合一处了,五万人。

第四层宿卫,是北军。

所以,如果不算长安城内的秋丶徒丶奴和七谪科的话,真正的长安城守卫,就那五万南军。

「我知道,不能陷入拉锯战,是以,我让大兄率军去了长安城。」刘据答道,「有内应,便能下城。」

「覆盎门,距离未央宫丶武库丶御府都有点远,而且,之前御府黄金从那而出,李广丶李敢父子再蠢,也知道在那个城门布下重兵,以防田仁献城。」卫青指出问题道。

覆盎门守将,是京辅都尉田仁,之前已经打过交道了,陛下却没有撤掉田仁,更换守将,很显然,那是个陷阱。

覆盎门城门开,霍去病能不能进去,进去之后会不会损失惨重,这都是很大问题。

还有一点,覆盎门距离长乐宫很近,但距离未央宫很远。

武库在未央宫丶长乐宫的中间,与丞相府挨着,而御府,在长乐宫的北边,距离覆盎门,不算远,但也绝对不近。

「这就要看舅舅的了。」

刘据望着卫青,眼睛一眨也不眨,「舅舅功冠诸将,十数年来,虽长在北军,但许多南军将领却是从北军而迁的,长安城十二门,在覆盎门田仁以外,舅舅是否另有故旧?」

卫青沉默了。

「舅舅,大兄率领的是精骑,所得的命令是不许片刻停顿,夜半之时,必定能到达长安城,而从这里追赶,是要时间的!」

「我不知道舅舅对我,对大兄,到底有多少亲谊眷顾,也不知道舅舅对帝国精锐,到底有多少爱惜之情,更不知道舅舅对长安大战,南北火拼,天下震动,万民俱伤,到底又有多少仁恕之心,

即将到来的战争,是血流成河,是兵不血刃,都掌握在舅舅你的手里!」

「叛变...」」

「舅舅,失败了才叫叛变,而我们的成功是变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