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扶龙(1 / 2)
第92章 扶龙
长安易主,星陨如诏。
听闻消息的刘彻,再也撑不住了,倒在榻上,汗如雨下。
国事鲷如此,瞒是瞒不住的,董仲舒说话的方式再委婉,终究避免不了谋算大败,鸡飞蛋打的事实。
春陀将冰巾敷在了刘彻的头上,龙心的烦热舒缓了些,眉目还是紧锁着,开口说话了,依然是一步一鬼,「董仲舒。」
「臣在。」
「你就如实告朕,何时为太子做事的,朕都这样了,你可以说些真话了。」
这自然是反话,吾丘寿王不禁悄悄向董仲舒递过来一个眼色。
锋芒不再的董仲舒,这时已经练就了一眉目的春风一面孔的秋水,尽管刘彻闭着眼睛,他还是欠了一下身子,煦煦答道:「臣之心意,苍天可鉴,陛下若是不信,可立斩臣于殿前,或送至长安,上君必置臣于万劫不复之地,两者皆可证臣之忠心!」
刘彻的两眼条地睁开了,「你真以为朕不会杀你?亦或是你也要以死来「刺」朕?」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些刺客之名广为流传,要说最出名的,莫过于荆轲刺秦王,而在此之下,
还有专诸刺王僚,聂政刺侠累,要离刺庆忌这些刺客中,当属要离苦肉之计最摄人。
春秋时期,阖间杀死吴王僚后,吴王僚子庆忌逃往卫国,阖间担心庆忌复仇,于是派要离刺杀庆忌,为了得到庆忌信任,要离使用苦肉计,自断右臂,让阖闾杀死自己的妻儿,然后投奔庆忌。
庆忌信任要离,委以重任,后来,要离趁庆忌不备,刺杀了他。
然而,苦肉害妻儿,是为不仁,得庆忌之信而弑,是为不义,如此不仁不义之人,最终自而死:
在这样一位多疑的君主之下,哪怕是死,也会被怀疑别有用心。
董仲舒不声了。
「罢了。」
刘彻好久才说道:「既然要出巡,朕该去什麽地方,洛阳?」
又是试探。
洛阳有武库敖仓丶有狄泉太仓,又是天下要冲之地,如果选择东巡,太子储君要是能让陛下走到函谷关,那都算上君眼瞎心盲。
要知道,高祖五年,高祖皇帝刘邦建立大汉,初都便是洛阳,后才迁到长安,敢去那里,这不是出巡,是奔着分裂大汉去的。
陛下即位二十载,所做最多的事,便是开疆扩土,是绝对不可能接受分庭抗礼的,那是对自己的背叛。
董仲舒清楚地知道,接下来胆敢回答一个「是」字,就将死无葬身之地,斟词酌句道:「回陛下,今值盛世,当效始皇帝,酬谢山川众神,彰显武功盛德,阳之地不足取,臣听闻,盛唐有虞舜之灵,宜行南巡狩。」
刘彻脸色好看了些,「你说说,南巡该怎麽巡?」
「先至盛唐,遥祭虞舜,登湾天柱山,自浔阳浮江,舶鲈千里,薄枞阳而出,北上琅琊,东临大海,所过礼祠其名山大川,一祈天地宽恕,二获祥瑞,重塑圣望。」董仲舒作如是答。
雍五时祭丶天降祥瑞的失败,让陛下至今都没有洗去龙体上的宗亲之血,上君始终有理由拒绝还政,而他也看出来了,在京畿丶长安附近搞祭祀丶祥瑞这一套扶龙术,有丞相公孙弘盯着,根本行不通,那就换个行的地方。
南巡这条路相当漫长,让陛下逢山川便祭,正好向天下人说明陛下悔过之心,而途中获祥瑞便代表得到天地的宽恕,到时候,重回长安,上君又有什麽理由拒不还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