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嬗变(2 / 2)
公孙弘犹豫了下,叹了口气道:「上君心中,或许有对相权变革的草案准备了吧?」
刘据一惊,倒也没有隐瞒,再次点点头,「寡人从未予人言,不成想被老相国看出来的,相国大智慧也。」
「秦法吏所创之制,为我汉法吏所效仿,但我汉君并非秦君,今日之天下,也非昨日之秦廷,过去引以为绝制的创制,今朝便显得不足了,上君远见卓识,想为之改动,臣以为没有不妥,但要慎之又慎。」公孙弘郑重道。
现行制度,脱不开秦制,而秦制是秦相李斯根据始皇帝所定制。
以郡县一治为根基,以集权求治为宗旨,以施政治民为侧重,以治权集于中央为轴心,从上到下建立的一套完整施政体系。
这一施政体系分为四级,层层辖制,从皇帝宫殿到村畴乡野,一体纳入治道。
简言之,中央决策以皇帝为中心,中央政务以丞相为轴心,地方施政交托郡守县令,乡官基层交给民治。
如上四大体系,非但在战国末世堪称宏大奇迹,即或在今日丶未来看去,永远不会过时。
帝国对施政体系的四层级分割——国丶郡丶县丶乡,能让前人丶今人丶后人叹为观止。
但是,秦始皇帝嬴政丶大秦法相李斯却忽略了个最关键的问题。
稳定!
以法家思想治国,崇尚以暴制暴的秦廷君臣,没能及时转变帝国纲领,再加上对惹是生非的六国馀孽太过宽容,使得始皇帝一死,大秦立时大乱。
秦廷得了「暴秦」之名,秦始皇帝也成了「暴君」丶「独夫」。
上君丶卫青丶霍去病丶他丶张汤的君臣组合,可以在本朝推行任何可行的制度,也可以用任何思想作为治国纲领,五人之中,只要有一人尚在,大汉就亡不了。
问题是,五人相继百年之后,大汉会不会重蹈秦廷覆辙。
上君意欲对四大施政体系中的关键位置,上接君意,下领臣民的相权变革,稍有不慎,就可能埋下亡国的祸根。
上君要在稳定的基础上,显着纲纪,改动相权,如果影响了稳定,那不如不改。
昙花刹那芳华再美,也不如牡丹长久国色天香。
刘据躁动的心缓和了许多,认可道:「老相国所言极是。」
「臣老了,入夏以来,时常觉得倦怠无有精神,身体沉沉,恐将一日一睡不醒。」
公孙弘述说着自己的身体状况,不是季节的原因,是真的接近油尽灯枯了,现在的每一日,都可能是他的寿终之日,「上君年少,有大把的岁月,可以做很多的事情,超越孝文帝丶超越高皇帝丶超越尧舜禹汤……把大汉的光芒洒向更遥远的地方,臣想说,慢慢来,一代人有一代人要做的事,上君,您已经做的很好了,比过去的任何人丶任何君主还要好!」
公孙弘眼睛里满是遗憾,上君来时,他都八十了,如果再早二十年丶四十年,那该多好啊。
刘据握住公孙弘那如同枯枝的手,重重地点头,牢记国臣的肺腑之言。
「上君,李家将灭,领兵在匈奴左翼的李广丶李敢丶李陵三代人,必然难以回国授首,要做好他们携军叛逃的准备。」公孙弘近乎絮叨交代了廷议之中的未尽之事。
刘据悉数记下,亲送老相国出殿,望着他的背影,「拟诏,晋丞相公孙弘为太傅!」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