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章 乱世(1 / 2)

加入书签

哑子湾那片望不到边的芦苇荡,在风中沙沙作响。

荡子深处,远离主航道的一片浅滩上,几丛特别高大茂密的芦苇被压弯丶交错捆扎。

一条破旧废船搁浅在此,船篷下,几张年轻却愁苦的脸庞,刻满了生活的重压。

「龙王香火……又涨了三成!」

梁八斗长长叹了口气,声音里透着无力,「金河帮分明是要吸乾我们的骨髓。」

「我爹昨夜咳了一宿。」

李虎嗓音低沉沙哑,「药钱还没着落,今早收的那点鱼虾,大半都填了龙王香火的窟窿……这日子,怎麽过?」

他说着,眼圈泛红。

几人闻言,脸上浮现一丝凄然。

官府的苛捐杂税早已压弯了腰,当地的金河帮还要强收「龙王香火」。

说是龙王香火,其实就是水灯费。

每逢月初,帮众便提着铁皮灯笼沿江挨户索要,灯笼上漆着血红「漕」字,灯芯浸了鱼油,燃起来腥臭扑鼻。

交不起的渔家,夜里船底便会被凿出碗口大的洞,第二日江面便多一盏飘摇的『水灯』,那是用破船板扎成的浮灯,灯下往往沉着尸首。

交了钱的,得一枚青鱼鳞片,钉在门楣上,算是『龙王庇佑』。

可谁都知道,这鳞片沾的不是神恩,而是人血。

「家里的钱都交了龙王香火,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角落里的陈庆眉头紧锁。

他是半月前穿越过来,这一世生在贫穷的渔民之家。

所谓的家,不过是两条破败渔舟首尾相系,用麻绳和烂布条草草捆扎,船缝里塞满湿泥与苇絮。

父子二人以打渔为生,一年前父亲陈武被抓去修运河,至今杳无音信。

在这人命贱如草的乱世,一个普通家庭失了顶梁柱,无异于灭顶之灾。

母亲韩氏在家织渔网,挣些微薄的辛苦钱。

他们一家,如同高林县城里二十多万蝼蚁般的贫民,被死死摁在烂泥潭的最底层。

这世道,难如登天!

官府的税赋一层层刮皮剔骨,当地帮派再用刀子细细刮一遍骨髓。

书院膏火?那是士绅子弟的禁脔。

穷人家的孩子想识几个字,白日砍柴夜里偷光苦读,日啖薄粥一瓯,熬上二十年,方有一线微渺希望。

想学门手艺谋生?需得三代「清白」身家担保。

若有穷家子想要强出头,黑夜里被打断腿那也是常有的事。

而城西窑工里,掌握「火眼秘法」就可获匠籍,吃上几顿饱饭,代价却是三十年如牛马般的学徒生涯。

穷人在底层挣扎,浑浑噩噩,望不见一丝光亮。

但陈庆不同。

他脑海中,悬着一道命格:【命格:天道酬勤,必有所成】

上天眷顾勤勉者,付出必有回报。

这意味着,任何技艺对他而言,没有资质门槛,没有瓶颈阻隔。

他暗中摸索多时,发现唯有习武,方能将这命格发挥到极致。

习武可以参加武科,博取功名,出人头地,彻底翻身。

最重要的是不会被人其辱。

然而学武却并不容易。

「虎子,小春,阿庆,二丫。」

梁八斗再次开口,凝声道:「光叹气没用,打渔是活不下去了,除非认命,像老王叔那样,押船给他们当牛做马,你们有什麽打算……」

几人脸上写满迷茫。

他们都是哑子湾渔民的孩子,从小的玩伴。

梁八斗家境最好,父亲是赤脚游医,母亲在酒楼打杂,据说内城还有个亲戚。

二丫家中做腌鱼营生,身上总带着浓重的咸腥。

小春父亲是船匠,平日帮渔民修补桐油灰缝,日子勉强过得去。

李虎早年丧母,姐姐也嫁了人,与老父打渔为生,如今老李头又病倒不起,家中只能靠他维系。

「我爹要送我去万宝堂当小郎。」

小春低着头,小声道,「签十年活契,能预支三年工钱。」

万宝堂是当铺,小郎负责打扫丶搬货丶跑腿丶学看货,三年内休想沾手帐簿。

梁八斗讶然的看向小春,道:「我听说去万宝堂当小郎,得给二朝奉塞十两银子……」

李虎和二丫眼中刚燃起的微光,骤然熄灭。

十两银子,够哑子湾一户人家一年的嚼谷,谁能轻易拿出?

小春连忙解释:「家中哪有积蓄?那银子是我爹砸锅卖铁,东挪西借凑出来的。」

他特意点明「借钱」,在这吃人的世道,财不露白是保命之道,即便是在几个发小面前。

二丫叹道:「若能熬出来,倒也是条活路。」

陈庆默默点头。

朝奉是鉴定师傅,负责估价验货,除了例钱,想必油水不少。

梁八斗转向李虎:「阿虎,你呢?」

李虎深吸一口气,目光投向远方浑浊的江面:「跑船……可能去南边,听说那边工钱高些。」

二丫一愣,再次问道:「去哪?」

「南边。」

李虎目光穿过哑子湾,「我爹……有我姐照看。」

众人再次沉默,李老头受了伤,生活的重担就全压在李虎一人身上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