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拼一把!去赌一个精彩的未来!(7000字大章求月票!)(1 / 2)
第150章 拼一把!去赌一个精彩的未来!(7000字大章求月票!)
「第6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圆满落幕,恭喜李按导演,凭《断背山》斩获最佳影片金狮大奖!
「转载自《好莱坞日报》:由吕睿编剧并监制,投资1.5亿美元的动作/灾难题材电影《我是传奇》,定档12月2日登录北美院线。」
「《飓风营救》北美档期已确定,10月14日,敬请期待!」
「继《潜伏》后,由吕睿编剧的最新恐怖片《灵动:鬼影实录》,定档10月31日,万圣节前夜「睿视界新剧官宣立项一一《士兵突击》,联合八一制片厂打造,讲述农村娃许三多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兵王』的励志历程。」
9月上旬是华宜兄弟在大搞营销,看得圈内丶圈外人目不暇接。
这才刚到中旬,风头就转到了睿视界这边,
更准确地说,是吕睿本人身上!
《我是传奇》《飓风营救》《灵动:鬼影实录》,三部电影将齐登好莱坞市场,这牌面着实够大!
相比之下,华宜的《夜宴》《墨攻》等项目多少显得不够看。
就连李按凭《断背山》拿金狮大奖的热度,都被压下去不少。
毕竟那是部同性题材影片,主演又都是老外,不太符合国内行情,媒体报导力度本就有限。
但吕睿的这些电影项目却不同,若是能全部大卖,那可全都是实打实的荣誉与勋章!
比起冯小钢丶张艺谋丶陈凯哥等人,他眼下在诸多宣传口的领导面前,简直就是「香饶」般的存在。
电影学院出身,祖上几代都是普通农民丶工人,不涉任何派系这就叫根正苗红!
何况他自己还有真本事,要票房有票房丶要奖项有奖项,关键是年轻丶懂事丶潜力无限洛杉矶机场。
吕睿正准备登机,韩三坪的电话突然打来:「部里领导今天开会时特意点了你的名,说要把你当成重点培育对象,让我们这些「国字头」单位的,好好给你搭台子丶铺路」
听着这隐晦提醒,吕睿瞬间秒懂:「感谢领导栽培,我一定好好干,为华语影视行业添砖加瓦!」
「哈哈,好,」韩三坪满意极了,「有空多来中影坐坐,我跟底下人交代过了,你来了不用通报,直接来我办公室。」
「一定!」
刚挂了韩三坪的电话,任忠伦的来电就接了进来。
「吕导,有空多来上影走走,我们这儿好东西也不少,保准你满意——」
吕睿虽然不清楚部里领导开会时具体说了什麽,但从韩三坪和任忠伦接连来电来看,他接下来的路肯定会比之前好走得多。
「任董相邀,自然要去,哈哈。」
「行,我扫榻恭候。」
没聊几句,因为要准备登机,两人便结束了通话。
由于飞机起飞时不允许接打电话,所以吕睿便开了飞行模式。
等正式起飞,进入巡航平稳阶段,他这才关掉飞行模式。
下一秒,就见几个未接电话和简讯跳了出来。
从信息里的自我介绍来看,基本上都是各大国字头传统电影制片厂的人发来的。
吕睿大致翻了翻,目光着重落在西影上。
想当年,西影是何等的辉煌,京圈在它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可惜随着政策明朗,商业片开始占据主流,西影逐渐出现了掉队的迹象。
毕竟不是谁都能成为张艺谋,多数老导演根本玩不转商业片,培养新人难度又高。
过入千禧年后,行业人才大量涌向京丶沪,加上各大艺术院校也在那边,经济繁荣同样轮不到大西北—
多种因素影响下,西影的衰败也成了必然,
但是嘛·
吕睿眼珠一转,忽然想起了西影的那些「老前辈」们。
俗话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西影整体经济效益虽然不行,但论到牌面丶资历丶行业地位,谁能比得过?
要是可以让他们也来帮帮忙—.
一念至此,吕睿先礼貌客气地回复了那些制片厂人员发来的消息,而后取出笔记本电脑,继续投身于剧本创作之中。
原本他还在忧虑,自己筹备的这个剧本在过审时或许会面临不小的阻碍。
但如今,形势逐渐明朗起来。
正如古人所言: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遇到问题,总归会有解决的办法。
当然,他自己肯定也不会莽撞行事,去触碰那些敏感雷区。
在《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里,男主患的是爱滋病,剧情主要围绕抗艾药物展开。
而《我不是药神》经过改编后,男主成了生意人,关注的是白血病患者急需的仿制特效药格列宁。
这两部电影都是各自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可不是简单拿来汉化或改编后就能开拍的。
特别是爱滋病,在国内,这是个令人「谈之色变」的词汇。
吕睿自然不会傻乎乎的照搬。
套用框架和部分情节就行了,主演脉络还得选择新的主线。
经过这段时间打听丶搜集消息,他给男主设定的身份背景是一名「肝癌」患者,聚焦的「高价救命药」是索拉非尼。
根据前世记忆,这款药会在明年年末获中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进入了国内市场,并在随后成为了晚期肝癌治疗的靶向药。
但当下,它在国内却属于尚未获批的新药,国外价格更是高得惊人,普通患者根本无力承担。
在没有药物的情况下,患者只能选择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
可治疗癌症的高昂费用,又岂是普通家庭能负担得起的?
这恰恰贴合了当前的时代背景。
一次偶然的病友聚会,主角得知国外有价格相对低廉的仿制索拉非尼。
起初,他只是为了自己能活下去,冒险托人从国外代购。
但看着身边病友们同样绝望无助的眼神,他心中的正义感被点燃,毅然决定要为大家开辟一条「生命线」,哪怕前方是荆棘密布丶困难重重·
如果说「系统」是助力吕睿成功的关键金手指,那麽「重生」对他来说,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优势。
但凡他没看过《我不是药神》成片,不知道索拉非尼会在明年9月获批进入中国市场,这个剧本都改不成!
而现在,不仅剧本改编工作进展顺利,后续还有可能藉助政策热度,进一步扩大影片的影响力。
这局面简直赢麻了!
与此同时,就在吕睿忙着改剧本时,杰森·布乐姆这边《灵动:鬼影实录》的宣传也在有序推进中。
所有前期宣传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用心理丶听觉和视觉暗示的方式诱导观众,让他们相信发布的消息丶视频丶乃至于电影正片都是真实的。
这就跟心理学上的潜催眠是一个道理。
最佳案例就是《女巫布莱尔》,不过这部电影拍的太粗糙,虽然花费了大价格的宣发投入,也确实带来了可观收益,但电影导演和主创等却全被骂成了臭狗屎。
可《灵动:鬼影实录》却不同。
虽然这部电影的宣传也带着「欺骗性」,但电影本身却足够精彩真实。
200万美元的成本投入,绝对可以让观众们满意!
所以,即便宣传规模和欺骗性铺得大,但从主创到发行团队,没人觉得这有什麽问题。
用吕睿的话来讲就是:「那些被「骗」来看的观众,说不定还会感谢我们,让他们看到了这麽精彩真实的恐怖片。」
被彻底洗脑的杰森·布乐姆,如今更是满心期待影片的票房成绩。
办公室门被推开,负责第二阶段宣传的乔尔走进来汇报导:「BosS,按您吩咐,视频已经转发出去了。」
「好。」杰森满意点头,接下来就等水军推动,热度发酵了。
可这时,乔尔却皱眉不解道:「到现在,我们在宣传上的投入已经高达730万美元了,预计还要投入不少于1000万美元,这已经远远超过了电影投资成本,真的能回本吗?」
这话让杰森脸上的笑容一僵。
的确,按吕睿的规划,这片子如果想上院线赚钱,前期投入极大。
不仅是宣传投入,单是电影拷贝,从冲印丶存贮丶运输到保险,成本就要1500美元一个。
商业连锁院线的影院大多是多影厅,需要大规模发行,第一批至少也得3000个拷贝。
这就是450万美元!
也就是说,电影还没上映,单纯投入已达1380万美元!
要知道,截止当前,布乐姆之家全年总收入都还没超过1000万美元。
若不是吕睿执意要这样做,且还投入了大笔资金,杰森绝不会在这片子上砸钱!
他深吸一口气,看向乔尔:「你觉得我们现在还能停下吗?」
沉默片刻,乔尔摇头:「停不下,也不能停,否则损失更大,只能拼尽全力搏一把!」
「拼吧!」杰森眼中逐渐燃起了斗志。
这部电影的发行无疑是一次极大的冒险,
但说到底,任何电影的投资与发行,本质上其实都是在冒险。
一家独立制片或发行公司想发展起来,冒险必不可少,尤其是在好莱坞资源被六大公司近乎垄断的当下。
跟着哈维工作过数年的他很清楚,电影是高风险投资,以小博大更是险中求胜。
但也只有这样,公司才能真正变强!
布乐姆之家要发展壮大,需要更多资金,唯有资金充足,才可能避免沦为六大公司的附庸和资本的掌中玩物。
要知道,在好莱坞的食物链中,中小公司的生存其实很依赖于冒险。
反倒是真正的大公司大多数连冒险的勇气都没有。
并非没底气,而是没必要。
这是成为寡头后必然的保守心理。
明明知道某种模式能大卖,为什麽要改变?
靠抄袭丶出续作丶用固定套路就能赚钱,谁还愿意去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但像瑞兴影业丶布乐姆之家这样的公司,想获得巨额利润,必须敢于冒险,去拼丶去抢丶去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
抱着这样的态度,仅一天时间,又是上百万美元的宣传资金砸了进去。
效果十分显着,那段视频迅速在网络上开始传播,引发了新一轮的讨论与热议送吕睿前往机场,又返回公司处理完工作后,伴着傍晚凉爽的风,彼得·格里芬回到了家里。
停好车,他如往常那般,在门口静静地伫立了片刻。
眼前是一块平整的花园,嫩绿的草坪被修剪得整整齐齐,五颜六色的花朵肆意绽放,散发着阵阵芬芳。
整洁的房屋外观大气典雅,白色的外墙在夕阳馀晖下染上一层暖黄。
泳池里清澈的水微微荡漾,水面波光粼粼。
这一切,都让彼得感到无比踏实。
回想起在CAA工作的日子,那时他虽不至于穷困到上街乞讨,但工资却仅够维持家庭日常开销。
母亲生病后,他只能买廉价药物,看着母亲被病痛折磨却无能为力。
可自从跟着吕睿工作后,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的车从那辆老旧的雪佛兰,换成了宽舒适的凯雷德。
他住的房子也从偏远郊外搬到了乾净整洁丶治安良好的市区,家人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更让他欣慰的是,母亲成功做了手术,身体也在慢慢康复!
这所有的改变,都是吕睿带给他的。
所以,他心中对吕睿满是感恩,这份感恩如同奔腾不息的大西洋,滔滔不绝!
每次踏进家门时,他都会在心底默默发誓,以后一定要更加努力工作,绝不能辜负吕睿的信任与栽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