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上党兵变(1 / 2)
第94章 上党兵变
当李守节因孝道二字而渐渐打消投降之意时,门外的亲卫突然冲了进来:
「指...指挥使,府外来了些将士,他们要见你!」
听闻此言,李守节瞬间吓得唇齿发颤。
他最害怕的事要发生了吗?
哪怕心中畏惧万分,然李守节并未想过要躲在府中。
他要是不想体面,府外的将士们会帮他的。
心中的畏惧,促使着李守节艰难移动着颤抖的身体朝府门走去。
在接近府门时,李守节就听到了门外喧嚣的嘈杂声:
「指挥使呢?赶快出来!」
「城外大敌临门,指挥使得帮我们找一条生路。「
「指挥使再不出来,我们就进府去寻他了!」
当最后一句恶狠狠的话语落入李守节耳中后,吓得他再不敢迟疑。
本来瘫软的身体中,猛地爆发出无尽的力气,一下子就帮助李守节来到了府门外。
来到府门外后,李守节愈发惊恐地发现,他的府门外正密密麻麻聚集着众多披坚执锐的将士。
观之至少数百!
这就是亲卫禀报说的,来了些?
在李守节目光畏缩之际,府外的数百将士见到李守节的身影后,就停止了喧嚣。
一位年纪较长的将领,将手中刀鞘稍稍对向李守节率先说道:
「宋军大破汉军,太原郡侯威震潞州。
今数万宋军雄踞城外,虎视眈眈。
还望指挥使,帮吾等寻一条生路。「
不知不觉间,城内的将士不再直呼赵德秀其名,反而尊称起他的爵号来。
这位年长将领讲完后,又有一位满脸横肉的将领言道:
「太原郡侯乃宋室嫡裔,奉天子令以伐不臣,大义在身。
我军兵不过数千,如何敢与天命相抗?」
这位将领虽未用兵刃隐隐威胁,然他说这番话时,脸上恶意从生,不加掩饰。
而李守节隐隐记得,当初李筠起兵之日,这位将领说的是「大义在周,天命在李」
五代兵变是这样的。
再血腥的事,都得先扯一扯大义,天命之类的虎皮。
至于大义丶天命到底在谁?
唯在胜利者。
连听两道威胁意味满满的劝言,李守节已吓得面露哭相。
他带着些许哭腔说道:「我们还有精兵三千,宋军围三缺一,我们不如突围前往泽州。」
在两位悍将的威胁下,李守节已深知上党保不住了。
可李守节还是想着带兵马去投李筠,这样勉强还能算的上孝道不亏。
李守节的话落入下方众将士耳中,却让他们冷笑连连。
望着台阶上方那一脸怯弱的李守节,再回忆起今日城下赵德秀的英姿。
两相一对比,众将士心中愈发替自己感到不值。
李氏父子,不值得他们侍奉。
他们的未来,在城外!
有一位将士,已忍不住内心焦急。
他直接抽出腰间长刀,三步并作两步,跨越台阶来到李守节身前:
「李守节!
我们原本依靠的就是数万汉军为援,今数万汉军尽皆覆灭在太原郡侯手中。
以太原郡侯之手段,我们纵算突围至泽州,难道会免去败亡的命运吗?
攸关众人生命一事,你最好要考虑清楚!」
当这位将士说完这番露骨的话后,府外的数百军士齐齐抽出腰间兵刃,指向身前的将军府。
接着不等李守节反应过来,数百将士便手持利刃,齐齐一步步朝着将军府内踏去。
再不想体面,那便全家死绝吧。
府外众将士每前进一步,李守节就不由的退后一步。
直到连退三步后,李守节终于再忍不住内心恐惧,吓得直接跌坐在了地上:
「别上前,别再上前了。
我降了,降了!」
说这番话时,李守节掩面大哭。
乱世孝道,只值三步。
众多民夫,在宋军的指挥下搭建营垒。
在帅帐还未搭好时,赵德秀领着一众下属在初建的营寨内散着步。
一边巡视着营垒的建造过程,赵德秀一边接过卢多逊的军报。
还未看军报前,赵德秀就再次强调道:
「军报语尽量简洁,但要将众人的功劳都记得清清楚楚。」
赵德秀是在向卢多逊传授,日后为他书写军报的要点。
上次吕端回来后,为赵德秀带来了赵匡胤对他军报的评价。
「文笔太差。」
得知这评价后,赵德秀郁闷了好一会。
嫌我文笔差,那我以后就不写了。
本来为防御使书写军报一事,就是卢多逊这一掌书记的职责。
只是虽不再亲自执笔,但自身军报的要点必须要点明。
一军主将的军报,就是一军将士的生死簿。
一军将士的生死升贬,尽在其中。
赵德秀说出他军报的第一个要点后,身后的一众下属脸上都露出了笑意。
正所谓主,不与臣争功。
身为潞州宋军的主将,赵德秀天然会在战事平定后,取得最大的封赏。
但肉不能一个人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