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打狗震主 给我起来(1 / 2)
第108章 打狗震主 给我起来
在来安县兵败后的数日后,赵光义领着石熙载回到了滁州城外。
若以先前的速度,赵光义不会这麽迟回到滁州城外。
主要是在泗州境内,石熙载用贴身财物,买了一辆新的马车—人都是要脸的。
当将驴车换回马车后,控御车的人亦变成了石熙载。
石熙载的技术,显然就无赵光义高超。
泗州入滁州,至多不过两百多里的距离,石熙载走了数日。
一路南下时,赵光义时常向路人打听着滁州境内的变化。
由于淮南身为兵家必争之地,当地百姓对战乱一事习以为常。
当地百姓秉承着,「你打你的,我过我的」心态,淮南一地的商旅行为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问过一些从滁州城外经过的行脚商,赵光义知道了宋军并未离去的事实。
这让赵光义内心中,豪气又生。
当马车进入军营数里内的范围后,赵光义的行踪很快被斥候注意到。
而在探查下,得知赵光义竟就是失踪数日的主将后,斥候大惊急忙将赵光义带回大营中。
很快,赵光义回营的消息,就传遍了全军。
初听这一消息时,大部分将领心中并未有庆幸的心情,反而是有些嫌恶。
随着越来越多的败军回营,赵光义骑驴车逃跑一事,在全军中早就不是什麽秘密。
唐末以来,道德沦丧,世间奇事层出不穷。
然再多离奇的事,都比不上「东海驾驴,精骑不及」这一件事来得离谱。
只是纵算心中再膈应,当下赵光义依然还是大军的主将。
收到赵光义召集议事的将令后,一应将领不情不愿地朝着帅帐而去。
自回到营中后,赵光义就从崔彦进的口中,得知了「诸将谋立太原王为主」一事。
这一件事,直接犯了赵光义的忌讳。
赵光义根本不信田重进的话。
田重进会向赵匡胤上书这一点并不奇怪,赵匡胤想换将亦不是没可能。
但以赵光义对赵匡胤的了解,赵匡胤不会单独给田重进回令言明这一事。
既认为这事不大可能,赵光义心中自然就浮现一个猜测:
「田重进是想鼓动诸将,让诸将共同上书赵匡胤请求换将。」
在五代中,这类的事并不少见。
崔彦进见赵光义的脸色,正变得越来越阴沉,他又添油加醋说道:
「前几日末将与王将军,数次提议派兵寻找郡侯,却都被田重进丶李汉琼等将所阻。」
听到这番禀报后,赵光义怒气难遏:
「真是岂有此理!」
从大局方面来说,田重进等人的提议不算错。
可赵光义在军事上,本就无多少大局观。
加上这件事攸关自身安危,不知不觉间,赵光义已对田重进等人心怀忌恨。
「吾若不离营,尚还不知那几人有狼子野心。」
在赵光义的话语中,好似他的离营不是为了逃命,而是在故意设局寻找「奸臣」一般。
忌恨心一起,赵光义打算一会好好教训田重进一番。
当诸将渐渐汇聚在帅帐中时,一支百馀精骑队伍,亦出现在了滁州城外。
率领这支百馀精骑的,正是奉皇命南下的赵德秀。
一收到圣旨,忧心于淮南战事的赵德秀,就领着一众僚属及亲军从开封城内出发。
日夜兼程下,终于来到了滁州城外。
当眼中已出现滁州城的轮廓后,赵德秀放下了一直悬着的心。
这一路南下,赵德秀命人打探过军情。
打探下,赵德秀自是得知了宋军「来安战败」一事。
得亏宋军的主力并未遭受伤害。
而打探来的情报不止这些:
「宋东海郡侯,骑驴车而逃。」
在有心人的散播下,这件事在淮南境内,早就逐渐传开。
这一则情报,让赵德秀觉得又无语又好笑。
他的叔父,对驴车就这麽情有独锺吗?
赵德秀这一支队伍的踪迹,很快就引起了宋军斥候的注意。
相比于赵光义,赵德秀的相貌在禁军中是很多人都知道的。
意识到赵德秀的身份后,几名宋军斥候从暗处奔出,欢喜的驾马来到赵德秀身前。
「太原王,太原王!」
见是己方斥候,赵德秀勒住缰绳,开口问道:
「我军帅帐在何处?
速带吾去。」
赵德秀一来就问帅帐所在,几名斥候更是喜不自胜。
看来前几日营中流传的事,的确是真的。
「诺。」
应答完后,几名宋军斥候在前方带路,将赵德秀引向了滁州城东门处。
来到营门下后,还不等赵德秀出声呢,几名宋军斥候就高兴地朝自家守军挥鞭高呼道:
「快开营门,太原王至矣!」
瞧着斥候那副高兴样,赵德秀身后的杨业丶吕端等人不由齐齐侧目:
临阵换将,向来敏感,要不要这麽兴奋?
相比于众僚属心中的诧异,想起一些历史的赵德秀,心中则是浮现理解。
看来这段时日,他的禁军儿郎,遭受的精神伤害着实不小。
营门上的守军一听是太原王来了,纷纷将头探出观察。
见果真是心心念念的赵德秀,营门上瞬间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接着代表着大营屏障的营门,就那麽丝滑且快速的放了下来。
守军的动作太过迅速,让吕端都没机会掏出怀中的圣旨与虎符。
营门打开后,守营小将来到营下:
「太原王,营内诸将正在帅帐议事。
请太原王速去!」
听到小将的汇报后,赵德秀没有迟疑。
赵德秀手中软鞭一挥,他胯下的战马就『咻』的一声疾驰而出,朝着帅帐而去。
由于赵光义在军中的威信,已大不如前。
召集了好一会,营内诸将才尽皆来到帅帐中。
待诸将到齐后,赵光义并未急着对田重进出手。
将目光扫视了一圈帐内诸将内,赵光义淡淡说道:
「听说在吾离营的这段时日,营内人心浮动,多有妄言者。」
「诸位以为,军心动乱,是何缘故?」
说着,赵光义就将目光放在了田重进身上。
赵光义打仗不行,权谋却是一把好手。
他深知纵算对田重进有再多不满,刚回营的他,也不能立刻就表露出来。
他需要一个完美的由头。
田重进没想到,赵光义竟能如此快,且几乎毫发无伤的归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