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问出身 名臣周渭(1 / 2)
第143章 不问出身 名臣周渭
在薛居正强烈表明心志后,一旁本默不作声的赵光义,起身对着赵德秀一拜道:
「臣有一事奏。」
赵光义话音一落,不止堂内众臣,就连赵德秀的目光也放在了他身上。
旁人的目光,赵光义不甚在意,唯有赵德秀的目光,让赵光义觉得有些如芒在背。
那一目光,充满上位者的审视。
好在赵德秀并未审视多久,一道话语很快从他口中说出:
「右卿有何佳策,但说无妨。
博采众议,本就是咨议省设立的初衷。」
在赵德秀的准许下,赵光义开口说道:
「隋唐以来,每逢科考之时,考生请托之风盛行。
更有甚者,还有考官公然宴请考生。
此不良风气若不扼杀,不足以正公道之风。
臣认为本朝当施行「科考回避」制度。
凡与考生有故旧丶亲戚关系者,皆不可任考官,另外考官不准私下会见任何考生。
若敢有违反者,轻则罢官,重则流放。」
赵光义此话一出,赵德秀认可的点了点头。
赵光义的政治才能,的确可圈可点,他提出的策略,有利于进一步加强科举公平。
既对国有利,赵德秀就不会否决。
「右卿所言甚是,薛侍郎记录下。」
薛居正脸色一变。
在赵德秀表达完对赵光义的认可后,沈义伦也坐不住了。
沈义伦出身寒门,对科举不公有着切身体会。
沈义伦接着起身拜道:
「臣尚有一策。
每逢科考之时,当派侍御史从旁监督。
另外咨议省当在皇城外,设一登闻鼓。
方便学子若遇到不公,可击鼓鸣心中不平。
殿下当告于民众,若登闻鼓一响,当会有朝廷大臣亲自审理科举不公一案。
如此一来,学子有所依托,足可震慑奸臣。」
沈义伦一献策完,薛居正脸色再变。
沈义伦的话,让赵德秀面露笑意。
登闻鼓的前身,最初在先秦时期就有出现。
及至唐朝时,登闻鼓的作用有了明确规定:
「有人挝登闻鼓,……主司即须为受,不即受者,加罪一等。」
「朝堂所置登闻鼓及肺石,不须防守,有挝鼓立石者,令御史受状以闻。」
自唐末到五代时,由于朝廷权威沦丧,登闻鼓制度早已烟消云散。
今大宋日益重建中枢权威,藉助着防止科举不公一事,重立登闻鼓的确是一条佳策。
而一旦由咨议省设立登闻鼓,那麽日后新政其他方面有何冤屈处,咨议省亦有直接听闻民声。
但赵德秀觉得沈义伦的策略,还可尽善尽美。
赵德秀看向众臣说道:
「既登闻鼓由咨议省所设,孤身为咨议令,便是有司主官。
当告知百姓,登闻鼓一响,孤当亲自主理案件。」
赵德秀说完后,又自然的看了薛居正一眼。
赵德秀的本意是让薛居正,将这一措施记录下来。
而面对赵德秀的这一眼,薛居正脸色再变,宛如深水般无神。
有着赵光义与沈义伦的补充后,维护科举公正方面一事暂时告一段落。
接着赵德秀将想法,放在了科举的其他方面。
「隋唐科举时,每科录取人数常二十馀人,区区二十馀人,如何为国举才?
孤打算今朝的科举,当不问出身,广纳学子。」
赵德秀的这一想法,无疑又是对在座众臣的一大冲击。
依隋唐旧制,「工商杂类」身份的人,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唐朝时期明面上虽公平限定「工商杂类」,实际上却水分满满。
例如黄巢家族世代贩盐,妥妥的商人阶层,若按规定他连考试的资格都没有,何来日后的「屡试不中」?
想一想便知,在获得考试名额的过程中,黄巢暗中行贿了不少官员。
从这一事例足以看出,唐朝时期对考生的身份限制,对有钱有势者无用。
真正受难的,是广大有才学,却无钱无势的寒门士子。
若不在招生范围上有所改变,科举过程中再公平,亦无法完成赵德秀心中对科举新政的期许。
这一刻的薛居正,已然放弃挣扎。
「还请殿下明言。」
殿下你怎麽说,我就怎麽做。
听到薛居正的询问后,赵德秀直接说道:
「自今年起,除不孝丶不悌丶抗拒新政丶曾犯罪责者,其他学子,不论年龄,不论门第,皆可应试。」
赵德秀划定的范围,让在座众臣齐齐一惊。
方才就猜到,赵德秀会进一步扩大招考范围。
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赵德秀这哪是进一步扩大,分明是用手中权力的利刃,直接劈散了笼罩在寒门学子头上数百年的那片权贵阴影。
当赵德秀的这一举措公布出去后,不知天下间多少寒门学子,会对赵德秀感恩戴德。
而赵德秀的大刀阔斧,让薛居正显得有些为难。
「殿殿下。
前两年的解试已毕,参与省试的学子,基本已汇聚在汴京中。
贸然改制时间上来不及,今年省试参考的学子,数量当不会太多。」
担忧赵德秀误会的薛居正,心怀忐忑的说明了情况。
当世的科举选拔,按流程主要分为两步。
一步是地方州府举行的解试,通常在八月左右举行,故常被称为「秋闱」。
地方学子通过解试后,会得到州府颁发的解状,地方学子凭解状,便可至京城参与礼部主办的省试。
省试一般在一年的二月举办,故称为春闱。
建隆元年春季,朝中出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卢多逊论礼,另一件是赵德秀选妃。
这两件大事,当时将礼部的精力牵扯住,故那一年并未举行春闱。
及至今年年初,朝廷忙于赈灾事宜,加之赵匡胤有意在今年改革科举,故今年的省试还未举办。
因此这一次要举办的省试,本质上是去年及今年的。
而虽说省试尚未开办,但地方解试一直在进行中,参与这一次省试的便是前两年内通过解试的学子。
依照过往惯例,前两年拥有解状的学子,数量是不会太多的。
而且不少可能是浑水摸鱼之辈。
薛居正是想通过实际情况,给赵德秀先打一个预防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