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0章 先夺府州 再灭宋军(1 / 2)

加入书签

第160章 先夺府州 再灭宋军

大宋建隆二年十一月,在赵德秀将抵达洛阳之前,契丹的使者再一次来到夏州城中。

相比于上一次,这一次契丹使团中多了一人一一石重贵。

见是石重贵到来,殿内李彝兴的神色颇为复杂:

沉郁里带着几分警惕。

当年听说石重贵被契丹军掳去渤海国,今日看来这一传闻不可尽信。

那日还趴伏在耶律屋质身前的石重贵,今日却显得颇为镇定。

他解下披在身上的皮裘,皮裘刚一解开,他身上穿着的契丹服饰就一览无馀。

联想到石重贵曾经中原之主的身份,这一幕无疑是颇为讽刺的。

当石重贵坐下后,本为契丹正使的耶律冲,就自觉退出了殿外。

当殿内只剩下李彝兴与石重贵后,李彝兴的目光变得饶有趣味。

这位定难军节度使抚须眯眼说道:

「负义侯为何事前来?」

当年入主中原后,耶律德光为标榜后晋皇室的忘恩负义,给了石重贵一个羞辱的爵位,

李彝兴以此爵位相称,他对石重贵的态度可想而知。

李彝兴一向老谋深算,哪怕他心中看不起石重贵,正常情况下也不会表现的这麽明显才是。

有此反常,主要源于当年的一件往事。

当年李彝兴曾助石重贵对抗过契丹,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原本均势的战局竟在石重贵的决策下,变得一溃不可收拾。

那一场战役中,定难军折损了不少兵马。

心疼的李彝兴,从那时侯开始就记恨上了石重贵。

面对李彝兴的讽刺,石重贵不以为然,

相比于在契丹受到的屈辱,李彝兴的讽刺算不上什麽。

「大辽皇帝遣我来,不为别的,只为给节帅指一条过冬的明路。」

唾沫自乾的石重兴说完后,举起案上的酒大口饮了起来。

前段时日,耶律璟的诏命到达燕京。

有了那道诏命后,石重贵在李彝兴面前,底气都多上了几分。

听石重贵是奉圣命前来,李彝兴的眼神变得更沉郁几分。

「夏州的冬天,自有党项人的法子过。

倒是负义侯从幽州来,该知大宋的兵锋,不日就将进入关中。」

隐隐间李彝兴亦狐假虎威,扯出了大宋的旗号。

「正因如此,才该来!」

李彝兴的针锋相对,反而让石重贵的声音变得沉重,

「节帅应知,赵德秀此番率军入关中,当不止为了李洪信。

项庄舞剑,志在沛公,宋军的目标可能在于西蜀。

西蜀承平多年,军备废弛,怎麽可能是宋军对手。

若蜀地千里,尽入宋土一一节帅以为,赵德秀的下一柄剑,会指向哪里?」

石重贵话音一落,李彝兴就坐正了身体。

今时不同往日。

先前李彝兴并不确定,宋军西征平叛的主将会是赵德秀,更不知道西征的宋军数量竟会达到五万有馀。

在得知以上情报后,石重贵的言外之意就不得不让他重视起来。

夏州夹在大宋与契丹之间,东有府州折氏,南接关中宋军,这些年他靠着左右逢源的法子,在夹缝里过得也算安稳。

可随着情势的变化,这份安稳真的还能左右逢源来维持吗?

「石公是说,契丹陛下想与老夫联手?」

李彝兴心中想法有所改变,连带着对石重贵的称呼都发生了改变。

试探性的询问完后,李彝兴接着说道:

「当年契丹太宗陛下,许我党项李氏世袭定难军,这份恩情我一直记着。

如今宋军势大,不知契丹陛下希望老夫做些什麽?」

李彝兴拿着耶律德光的故事举例,看起来是在询问自己能做什麽,实际上是在问当今的耶律璟能给他什麽。

李彝兴态度上的变化,被石重贵敏锐的捕捉到。

他从袖中取出一卷地图,在殿内地上铺开一一这是关西舆图,图上清晰标注着各方势力。

跪在地图旁的石重贵,开口说道:

「节帅不妨看这里,府州折德戾已受宋封,魔下精兵数千,是节帅的咽喉之患。

宋主赵匡胤什麽性子?今年他杯酒释兵权,夺的都是兄弟的兵权,对兄弟都不曾信任,何况节帅身为外藩呢?

难保赵匡胤不会暗中让折德戾与赵德秀合兵,一同图谋夏州。」

舆图上夏州的位置,被画出几重红圈,说完府州后,石重贵手指夏州继续说道:

「北汉与夏州,本就是唇齿。夏州若破,宋军便可长驱直入,取灵州,断河西,到那时北汉就是宋军的瓮中之鳖。

北汉为我朝藩属,我朝自不会坐视他有危险不顾。

正所谓先下手为强。

只要节帅愿意,契丹愿出精兵,屯于燕云,助节帅夺取府州。

另外若节帅能击退宋军,关中之地我朝亦可助节帅拿下。

关中丶河西合起来共有数十州,足有立国之资本!」

有了耶律璟的授权后,耶律屋质能给李彝兴的诱惑,比以往大的多了。

契丹能帮定难军消灭心腹之患,这一诱惑已让李彝兴食指大动,更何况还有立国之诱惑!

定难军虽实为地方政权,但名义上还是臣。

唐末以来,历代定难军节度使见中原称帝立庙者不知凡几,心中早就大为意动。

特别是有契丹这一榜样在前,同为异族,他能称帝,已方为何不能?

至于契丹会不会履行承诺?

李彝兴看着下方的石重贵,他的目光正变得越来越亮。

他现在才知道,今次契丹使者中为何有石重贵。

当年后晋是如何建立的,天下人一直未曾忘记过。

李彝兴陷入了良久的沉默中。

帐外的风更紧了,卷着风沙重重打在毡帘上,发出的声音宛若当年后唐兵临城下时的鼓声。

宋军是很强,但再强也不过与昔年唐军在伯仲之间。

他活了几十岁,见惯了中原政权的翻覆,也懂「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一道理大宋要的是一统天下,夏州这块割据之地,迟早是眼中钉;而契丹要的是牵制大宋,夏州正是最好的跳板。

「石公可知,我党项八部,去年刚遭了旱灾,粮草不足?」

李彝兴突然开口,慎重说道。

他的话让石重贵大喜。

「我朝已备好军粮,只等节帅一句话,便可运送至夏州。」

李彝兴终于松开了抚须的手,他端起酒水一饮而尽。

刚烧开的酒水冒出的热气,烧得他喉咙发烫,却也烧散了他最后一丝犹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