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机器人普及後的新分配方案(2 / 2)
葛煜补充道:「当然,这并不是最终落地的执行方案。」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机器人上岗产生的税费收上来后,怎麽分钱的事情。
也就是新的分配机制,以适应未来新的科技生产力。
这个事情上边的大佬们早就在研究讨论,而这个初步方案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经讨论的差不多了,并且达成了一致共识。
只是具体什麽时候执行,对于时间节点的选择仍然分歧很大。
但仿生人的问世,让情况又发生了些许微妙的变化。
科技进步的浪潮比他们所有人预想的还要迅猛,也因此意识到有些事情不加速推进都不行了。
必须要尽早谋划,免得到时候更加被动。
陆安拿起第二份材料打开阅览。
材料显示,这套新制定的分配机制,仍然是「过渡期」的产物。
所谓的「过渡期」就是,物质丰富度开始大幅攀升,但还远没有达到物质极大丰富到可以按需进行分配这一阶段。
首先是确定参与新分配机制的群体。
国家并没有采取因机器人上岗而导致失业的人群,因为这很难定义。
也不能一上来就给全国14人都发钱,因为机器人的普及需要时间,前期阶段机器人上缴的税费不足以支撑给全国14亿人发钱。
国家的方案是采取以「省」为单位,一到两个省左右逐步的推进,最终实现全国覆盖的目标。
比如选定了一个省,那就只有在该省的企事业单位或个体户使用人形机器人上岗就业。
其它省份还没有拿到资质的,则无法使用人形机器人上岗。
并且会优先从内地省份推进,沿海发达地区的省份这次是要排到最后了。
国家这麽安排,也是经过综合考量的结果。
其一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现在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过于集中在沿海地区潜在风险很大,万一将来真的发生S3了,沿海地区的工业城市会率先暴露在敌方打击范围内。
其二是通过这一战略来宏观调控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过去的三十年,沿海地区吃了最多的时代红利,发达程度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
而未来的三十年里,人形机器人时代的红利也该让内地先吃了。
实际上,国家一直以来都在想办法怎麽把内地省份的经济发展起来,但非常困难。
原因是沿海地区的竞争力优势太大,光是一个航运带来的运输成本降低,内地省份就比不过,企业更愿意去沿海地区办公司。
不过随着人形机器人的上岗就业,新的先进科技生产力带来效率的成倍暴增。
哪怕是放在内地省份,竞争力也未必弱于沿海地区,甚至还能略有优势。
只要内地某个省份获批人形机器人上岗就业资质,竞争力就会大幅提升。
确认以「省」为单位后,省内的所有失业者,不管是因为机器人上岗导致失业的,还是其它原因失业的。
只要提交材料通过审核登记,确认为失业者,就可以拿钱。
但必须是省内户口的失业者,外省流动人口则不行。
不加一个户口限制,到时候必然会发生大量外省人员跑到拿到资质的所在省份,然后让自己失业拿钱。
先拿到资质的省份肯定是先吃红利,对于其它排队靠后的省份的老百姓肯定会不满。
也正因为如此,已经吃了三十年时代红利的沿海发达地区的省份要靠后。
别的地方抱怨不满可以理解,但沿海发达地区不能抱怨。
……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