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三十九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1 / 2)

加入书签

第139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战局混乱,不仅萧如薰等前敌指挥将领头痛,接到急报的朱由校也头大。

他把参预军机和候补参预军机全部叫到西苑紫光阁,讨论了一天,也没讨论出个头绪来。

下午,朱由校把争论得精疲力竭的几人打发出了西苑,自己匆匆吃了些饭菜,背着手在西苑湖边散步。

「大伴,朕身边为何没有戚继光丶胡宗宪丶于谦丶王阳明这样擅长军略的镇国柱石呢?」

曹化淳在旁边弯腰细声说道:「而今大明有皇爷就足够了。

有明君自有良臣,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有如戚继光丶胡宗宪丶于谦和王阳明一般的股肱柱石。」

朱由校被他的话逗笑,指着他许久才说出一句话,「大伴,你可真会说话。」

「皇爷,这是奴婢的肺腑之言。股肱柱石固然重要,可是也需要为他们遮风挡雨的人。皇上就是替股肱柱石们挡雨的人。

只要假以时日,卢象升丶孙传庭丶曹文诏,难道不是大明的镇国柱石吗?」

「是啊,假以时日。任何大才都需要历练,希望这一次,卢象升丶曹文诏和孙传庭能历练出来,早日能够独当一面。」

朱由校背着手感叹了一句,随即转头对曹化淳说,「大伴,说来说去去,眼下的危机,还得朕亲自决断去化解。」

「皇爷,你自个定的规矩...事关边戎临战权宜之机...」

朱由校使劲揉了揉眼睛,抬起头,看着眼前的湖面。

「朕知道自己定的规矩。定下战略和目标,前敌临战之机,由他们权宜处置。

可现在一连串的急报传来,搅得朕头昏眼花,担心林丹汗会跑。

这次与他撕破脸,要是被他跑了,以后被他腾出手来,宣府蓟州北面,还有关宁西面就不得安宁,朕这次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又忍不住想调萧如薰的开平都司部东进,平辽局关宁所部北上,两路夹击老奴主力。

辽南行司孙传庭赵率教部泛海北上,在三岔河以西登陆,切断老奴后路,三面合围,一举全歼建奴主力。

可是这样的大军调动,无所遁形,老奴定会察觉,然后派兵在半路伏击开平都司所部,或者是关宁所部。

现在的明军,经历了大半年的编练,是脱胎换骨,还是积弊难返?没人知道。」

朱由校背着手来到湖边。

一只蜻蜓飞过来,在伸出水面的草枝上轻轻一立,定在那里微风吹来,草枝摇曳,荡起波澜,蜻蜓随着草枝摇晃,仿佛与草枝连为一体。

在朱由校以为蜻蜓与草枝要天荒地老时,蜻蜓翅膀一振,身子一转,瞬间移到水面上,轻轻一点,然后身子再一转,消失在阳光之中。

「大伴,你说蜻蜓和苍鹰有什麽相同之处?」

曹化淳愣了一下,使劲想了想,摇了摇头:「奴婢愚钝,想不出相同之处。」

「它们都是捕食者。」

朱由校缓缓地说,「现在朕和老奴,都想成为捕食者。

孙子日: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老奴不愿深入西辽河草原奔袭萧如薰所部,说明他对喀尔喀丶喀喇沁以及察哈尔蒙古人心存忌惮,不敢犯险。

而今的他,据有辽东,称国主,魔下有建奴八旗,还有数十万辽民为奴,身娇肉贵,而且年纪也大了,没有年轻时的锐气,求稳为上。

所以才会选了南下包围锦州城,围点打援,想把萧如薰部或者关宁所部引出来。」

朱由校思维越来越清晰。

「老奴挥兵南下,包围锦州,已经在战局中失去先手。」

曹化淳听得有点懵,但是听到失去先手一句,忍不住问:「皇爷,为何说老奴就此失去先手?」

「因为他设想的围点打援,全然在于,萧如薰的开平都司所部或关宁的平辽主力会不会去驰援锦州。」

曹化淳听懂了,「皇爷英明。

如果关宁的孙督师略施小计,让老奴认为关宁会派出援军,他就会被牵制在锦州城下,动弹不得。」

「锦州到宁远,再到山海关,从万历四十七年熊廷弼出镇山海关,王化贞出镇广宁开始,就一直全力修加固,为的就是这一天。

如果近十年的苦心经营,还抵不住老奴的围攻,朕也就只能认了。」

曹化淳连忙说:「皇爷不必气铵。

渖阳丶辽阳和广宁失陷,都是内奸作乱,铸成大错。而今平辽局各城各军,严查内奸细作,守城官兵悉数历经平辽局军议司丶保卫局和锦衣卫都尉司和镇抚司交叉调查。

内奸肃除,守城将士又上下一心,定能守住诸城。」

朱由校点了点头,袁崇焕在历史上都能守住宁远和锦州,顶住了老奴和黄台吉父子俩的进攻,

不可能自己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他反而守不住了。

「袁崇焕能守住宁远和锦州,大明就立于不败之地。

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之战,老奴的方略是不管几路来,他只一路去。这次朕给前敌诸军的指令只有一个,建奴打他的,我们打我们的。

回紫光阁,朕要发上谕。」

「遵旨。」

回到紫光阁,刘若愚等人早就准备好了,等着朱由校口谕。

「谕开平都司,而今老奴率建奴主力围攻锦州宁远,他们不必去管,那是平辽都司的事,他们只管盯着林丹汗!

告诉他们,朕不要伤亡数字,也不管他们怎麽打,朕只要林丹汗!」

「谕平辽局和都司,无论如何,必须守住锦州和宁远城。两城不是孤军,辽东海军通过海运河运,一直会增援粮草丶物资和援兵。

叫孙督师告诉袁崇焕,守住宁锦,他就是大明功臣,

谕辽南和东江行司,叫他们准备好兵马,以毛文龙为前敌指挥使,孙传庭为参谋总参军,两人合计,临机处置。

告诉他们,要充分利用海军机动优势,因时而动,因势而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