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你们说,此案要不要严查?(1 / 2)
第141章 你们说,此案要不要严查?
首辅韩丶次辅兼吏部尚书顾秉谦,阁老兼礼部尚书魏广微,阁老兼户部尚书李起元,依次走出左顺门。
走到午门前,看到四位朱袍仙鹤的官员站在中间,见面互相拱手。
他们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王之案丶兵部尚书黄克丶刑部尚书李养正和工部尚书周应秋。
寒嘘几句,八人三三两两向谦巽门走去。
「韩公,皇上今儿叫内阁和六部御前议事,有什麽大事?」黄克跟在韩旁边,轻声问。
「不知。」韩摇了摇头。
做了两三个月首辅,感觉自己被掏空了大半,以前权势赫赫的内阁首辅,现在几乎成了图章。
许多事情都是制置司那边定好了,有的六百里加急廷寄九边和三大局,直接执行。有的要下发地方,于是装模作样地在六部和内阁走个过程。
六部现在都很老实,非常配合,制置司说是什麽就是什麽。
没法子,上一次京察大计,户部丶刑部以及其它四部借着补缺的机会从制置司挖了不少人过来按照韩和黄克的本意,要架空制置司,让这个乱政的临时有司瘫痪。
眼看「大计将成」,不想制置司随手一招停发「商票」,六部上下全部跪了。
天大地大,没有养家糊口大!
那时韩和黄克赞才发现,制置司趁着京察大计,在给户部和刑部输送人才,让户部和刑部跟上制置司财政厅和律政厅那一套。
李起元和李养正,早就跟制置司挤眉弄眼暗地达成了默契,只是两人过于贪心,只想多挖点人过来,这才使得制置司出手,略施警诫。
唯独自己两人还以为妙计得逞,暗地里洋洋得意,实际上皇上早就把自己这边算得死死的,顺水推舟,哄着自己玩。
太丢脸了。
韩万万没有想到,离朝一年多,朝堂上居然变化得这麽快,皇上的手段历练得这般高明,这些大臣们居然对皇上曲意逢迎到了这样的地步。
风骨呢!
气节呢!
不过他宦海沉浮多年,沉得住气,与黄克侃侃而言,仿佛那些事情都没发生过。
「绍夫,最近平辽那边又在打仗,你这个兵部尚书知道什麽?」
黄克愤然低声道:「我就知道个屁!
现在我的兵部也就管管地方卫所,还有驿站。就连驿站,制置司财政厅那边发来咨文,要求把天下驿站的帐理一遍。
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国朝从太祖年间,驿站都是这样过来的,需要理帐吗?不需要户部给钱粮,也不需要他财政厅给钱,全都由地方州县以杂役摊派料理,他们吃饱了撑的要理帐。
一千三百多个驿站,这帐簿理得清楚吗?
韩转头说:「是不是你们兵部车驾司滥发勘合,地方摊派太多,民怨载道?」
黄克双手一摊,「勘合不只我们兵部发,总督巡抚可以发,巡按御史也可以发。
现在官员家里,就连家仆回原籍料理杂事,都会人手一份勘合,享用驿站,谁管得过来?」
「都察院礼科给事中徐敬德上疏,历数驿站弊端,耗费巨大,要求朝廷裁并一半以上的驿站。
「这些御史给事中,正事不干,豆腐拌醋。裁并了驿站,朝廷公文往来,谁来传递?官员出京去地方赴任,难道一路乞讨着去?
还有一千三百多个驿站,裁并一半都有六百多家,关乎上万驿卒生计,怎麽安置?
什麽后果都不想,一拍脑门,想起一出是一出,天天东敲一锤西来一榔头,只想着揣测上意,
巴结制置司。」
韩眼睛微微一眯,「又是制置司那边的主意?」
「大概丶可能丶也许丶应该是的。」
韩看了黄克一眼,心里越发看不上这位暂时盟友。
猪队友!
帮不上一点忙,除了抱怨还是抱怨。
到了谦巽门,被刘良相迎住。
「诸位先生尚书,皇上正等着各位,请。」
把八人带到紫光阁正殿里,朱由校端坐在上首位上。
还有制置司几位要员也在,李长庚丶黄尊素丶杨嗣昌丶朱大典丶何腾蛟丶凌蒙初丶郭明振。
唱名参拜过后,十五人分左右坐下。
朱由校先开口:「南京呈上一件大案,说是告御状,告到朕的御前了。」
韩问:「皇上,请问是谁告谁?」
朱由校指了指刘若愚。
「你给诸位先生和尚书们说一说此案来龙去脉。」
「遵旨。」
「...四位滁州秀才丶三位广德府的秀才,状告天启四年南闱主考官梁实元丶同考官修吾良丶
徐冬阳丶瞿传丁,营私舞弊,收受贿赂,泄露考题,以抢才国典私授于人..:」
南闱舞弊?!
这个罪名有些大,一旦蔓抄开来,会死很多人,而且这种案子专死名士大儒和缙绅名宦。
众臣支着耳朵,心情各异地继续听着。
「这七位秀才都是天启四年南直隶秋闱应试者,没有中试,回乡,原本打算埋头苦读,来年再考。
不想春天时,他们其中两位到南京参加一次文会,偶尔听闻三位天启四年秋闹中试的举人,洋洋得意私语炫耀。
一个说自己全靠家里打点,一个说自己靠师门运作,还有一个说全靠钱开路,三人全部中举,
成为天启四年秋闱的举人。
那一科有不少才学皆佳者落榜,反倒许多纨子弟却纷纷上榜。秀才们原本就满腹孤疑,心有怨气。
听到此事,两位秀才愤然不平,呼朋唤友,招来三十几位落榜秀才,鼓噪到南京提学御史衙门告状,请求刷卷,把天启四年南闱试卷公开,以正公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