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1(1 / 2)

加入书签

先,却相待不薄,云督也该明白。”李延晁不紧不慢道,“自古有了张良计,便有过桥梯。本王知云督和长宁侯有暗通联络之渠道,未必不能借机破退。”

欲以某人为某事,威逼,利诱,导之以谬。也正因此,才在府中给足了极优的礼待。

云卿安讽道:“总不会是异想天开,妄以本督作筹。”

“虽知以二位之交情或可一行,但本王若有此意,早些时日便可动手。”李延晁叹道,“既是愿得诚,便不愿做此下等之举。只是,若长宁侯真的动手闹出了动静来,那就是给本王送把柄,这些个杀逐官民和劫商藏盗的罪名,可就要易主了。”

云卿安眼神一凛。

昭王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他在自己的藩地之上若真要推罪构陷,没人拦得住。此次就算能脱困,司马厝回京后要面对的便是更为凶险的难局。

再淡定的周旋也可因一人而妥协。 网?阯?F?a?b?u?y?e?ǐ????ǔ?????n???????2?⑤????????

“本王要的不多。”李延晁见时机差不多了,低笑了声,开口道,“云督手上的玉戒不错,可留与换。”

第71章 声不起

宣君权神授, 万民朝拜,共呼朗朗千秋,拥陛下高枕山河万万岁。

澧都中盛况将至, 然明堂风不近街头巷尾,博雅院旧址本已荒废多时, 今日却是当朝清流重士秘密汇集商讨, 酝酿等候, 心照不宣。

他们也是因听闻了赵建章将至京城的消息,或多或少地生出了些希望来。

“赶上这个节点自是面临诸多难处,气盛而形衰, 筹备正急, 宫内事宜皆被置在了魏玠的眼皮子底下。”大理寺卿王阆坐立难安, 语气沉重道。

现下这情况虽急,却还不到向阉党发难的好时机。

“可不动,又怎知魏阉会在朝拜时做出什么来?他前些日子可是才被封为了‘贵翁’, 万一这回他也想要给自己加个神授高权的名头来呢?怕就怕到时候, 拜天拜地拜菩萨,访辈访堂访魏玠……”翰林伴讲嘲讽道。

气氛有些凝重, 谁也知道这么下去不是个办法。

“诚然, 手有权柄自能权倾一时,黄牙利嘴有时候也能胜过罄竹罪书一状。但有备无患, 总有东风经来日。”秦时韫停下了手中的笔, 将所书推置于众人眼前,“进言书已初拟, 还请诸位过目一番, 若无异即可落名进与。”

路经波折而至,既然想要联名上书弹劾, 书罪陈情自是不可少。

“秦大人所言在理。”有人叹息一声,附和道,“吏民不修,内忧外患,江山摇光不可曳。立心立命,我等尽力而为,余下的,就交给天意。”

“开弓没有回头箭,但已无路可退,总不能让魏狗一直这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横行下去,腐朽晦气,受苦的还是百姓生民。”王阆斟酌半晌,终是服气了般地妥协,“陛下受小人蒙蔽时日已久,清名染浊,未可明谏匡扶,实愧吾主。”

谁也都知道风险不小,毕竟前些时日受难的官员惨状仍历历在目。

众人纷纷聚拢上前,确认无异后陆陆续续落名按下手印。

也有人犹豫良久,终还是不敢冒头灰溜溜地离开,出去时还不忘颇为尴尬地向候在门边的司马厝抱歉似的作了个揖。

司马厝没理会他们,单只眉梢挑了挑。

“明谏匡扶,实愧吾主”之言经他耳畔打了个旋,固思被渗透得悄无声息,怀疑扎了根时哪怕是捕风捉影都是罪证,但若是空口白牙地认定了反而会简单许多。

听信和抉择,从来都是被推着去的,早定也是枉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