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 / 2)
和生产效率,民间刊印的书籍中,与科举相关的类型,是唯一能够盈利的,传奇话本写得再好,也只能在极小范围内传播,想要牟利太难了。
所以文抄之路被狄进果断放弃,最后倒是这书铺小童看得津津有味,不断催更,现在还学以致用:“郎君快看,果真和苏无名的手法一模一样呢!”
“有油!有油!”
此时围观者们已经发现,随着铜钱入水,一缕细细的油花,慢腾腾地浮出了水面。
潘县尉抚须微笑,胸有成竹:“现在你们还有何争执?”
屠夫大喜:“俺明白了,俺手上有油,钱上才会有油!这是俺的钱!”
少年索唤同样大喜:“那豪客吃得满手都是油,随意丢过来的赏钱,自然沾着油,这是俺的钱!”
话音落下,两人又瞪向对方。
屠夫吼道:“俺整日卖肉,手中才有了这么多油!”
少年索唤急中生智,指着围观者:“有这点油花很稀奇么?你让他们也丢些铜钱下去,看看有没有油花!”
“官人!官人为小民作主啊!”
眼见两人再度争吵起来,最终齐齐向自己求助,潘县尉的表情僵住了,喃喃低语:“这法子不好使么?那黑炭在书院时,怎能一眼就断定谁是贼人呢?”
第三章 狄氏家传武器,锏!
“现实探案,和话本桥段,从来就不是一回事的。”
不远处的争吵继续,狄进被小童拉到书铺门前,观看着这尴尬的一幕,暗暗摇头。
古代民间故事里,狄仁杰、寇准、包拯、刘伯温、海瑞……这些历朝历代的能臣,都断过类似的案子。
后世影视剧里,少年包青天、大宋提刑官和神断狄仁杰,也都通过类似的桥段,来展现主角的机智。
但这个铜钱油花的法子,其实并不严谨,更注重细节。
他写的《苏无名传》里的剧情,是这么设计的。
樵夫和专卖羊肉的屠夫,因为一千钱起了争执,双方都说这钱是自己的,恰逢苏无名路过,想出一个法子,让人拿来柴火,烧了一盆水,再将铜钱倒入水中。
铜钱入水后因为受热,很快有一层油花飘了上来,苏无名再凑过去细细一闻,闻到了一股羊膻味,由此判断,钱是屠夫的。
这中间有两个关键点。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B?u?Y?e?不?是?ì????ū?????n????〇????????????m?则?为????寨?佔?点
其一,水要受热,才能在短时间内煮出明显的油花,这点和热水洗油是一個道理,如果简单地拿一盆清水,把铜钱往里面一丢,并不会有显著效果。
其二,孤证不立,单个油花并不能说明问题,手中的铜钱也可能由于某种原因沾了油,唯有加上羊膻味,铜钱属于卖羊屠夫的论证,才算基本成立。
断案不能仅靠一个细节,就草率地给出结论,如大名鼎鼎的福尔摩斯演绎法,都是一种溯因推理,不确定性非常多,而现实中的断案,更需要多重证据,才能得出一个结论。
现在这位潘县尉显然就坐了蜡,随着屠户和索唤的争吵声越来越激烈,旁边的百姓窃窃私语的声音也大了起来,颇有些嘲笑之意。
“这是一位好官啊,别的官人,哪会理我等小民的死活?”书铺小童见了有些不忍,看向狄进:“郎君,你是神探,帮帮这位官人吧!”
狄进摇头:“我不是神探,你也不必着急,县尉有缉捕查案之责,真正的贼人是逃不过审问的。”
这边话音刚落,那头潘县尉回过神来,冷哼一声,手掌挥了挥:“将他们俩人带回衙门,本官亲自审,看看到底是谁偷了谁的钱!”
此言一出,别说屠户和索唤脸色变了,围观的百姓都倒退几步,刚刚还密集的人群,很快就散开了。
少年索唤身体哆嗦着,但手中依旧紧紧捏着那份铜钱,不愿松开,而屠户身躯一晃,直接朝后退去,囔囔道:“这钱俺不要了……不要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