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78(1 / 2)

加入书签

王嗣宗六年前病逝,当年的手搏壮举已成绝响,但如果能又快又好地答完试卷,也有机会博得官家和众考官的瞩目。

所以一个时辰不到,已经有士子开始交卷,然后人越来越多。

考官将他们的卷子优先封弥,请示官家,如果官家愿意批阅,也会挑选几份,亲自批阅。

但此时赵祯的心思,都在坐在最前面的那个人身上,只是轻轻摆手。

别说他了,就连众臣子都时不时侧目,希望看看这位的反应。

毕竟如此多的士子交卷,对于省元来说,或多或少也有些压力吧!

然而这一观察,倒是有些理解,官家为何刮目相待了。

众士子是跪坐在蒲团上的,尤其能展现出书写时的身姿,不少人起初还能保持肩背挺拔,但写着写着,平日里的习惯就出来了,有的视力不太好的,更是恨不得把头凑到桌案上,那弯腰驼背的观感十分不好。

有了这些对比,愈发凸显出为首的狄进,肩张背挺,身如苍松,始终如一,专注的眼神显得熠熠生辉,对于后面的交卷动静充耳不闻,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答卷上。

单是这番沉着镇定,就令不少官员暗暗点头,连吕夷简都不得不承认,这位的仪态无可挑剔。

狄进没有急赶着交卷,也没有特意拖到最后一名,就是正常答完,检查完毕,确定没有任何犯忌讳的词句后,就起身交卷。

赵祯眼睛一亮,本想立刻调阅试卷,不过想到来时,先生晏殊的刻意关照,倒也摆了摆手。

卷子依旧糊名,走正规流程,与今科三百多名士子竞争。

狄进交完卷后,大概又过了半个时辰,在午时之前,所有的考生都已交上试卷。

又到了考官阅卷的时候。

流程还是差不多,唯一的不同是,此番阅卷出来的结果,尤其是前十名的卷子,要交给官家亲自审阅。

毕竟名义上,赵祯才是这场考试的主考官,但他一个人不可能看得了三百四十多份卷子,只能取个巧。

而这个审阅,基本上会改变前十名最终的排名,尤其是状元的归属,往往也是依官家喜好定夺。

所以考官们的综合评价只是仅供参考,不是最终结论,却能基本衡量出士子在这场考试中发挥的水准。

终于,当八份要么答得实在太差,要么写得太嗨,甚至犯了忌讳的卷子被挑出,摆到一旁,剩下合格的答卷由高到低排好,最前面的十份单独列出,殿试的初步排名也由此决定了。

弥封拆开,前十名揭晓。

王尧臣第一,狄进第二,韩琦第三,赵概第四……

考官们面面相觑,为之诧异。

吕夷简则心头一喜,此子终于在层层重压下,发挥失常了?

然而等看到卷子后,他的心又是一沉,愈发郑重了起来。

不是发挥失常,而是一如往常。

由于对方得了解元和省元,答卷公之于众,他特意让宅老将之誊抄下来,在府中仔细看了一遍,得出的结论是四平八稳,宁可藏拙,也不出错。

但解试和省试如此,很难说殿试会不会飞扬一次。

毕竟官家的态度简直有目共睹,很难有人能经得住这等圣眷,还不施展浑身解数,写一篇佳作来,以成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