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78(1 / 2)

加入书签

,以这位举例,一方面是解围,另一方面无疑也是敲打。

狄进却好似没有听懂,依旧是那句话:“臣年少,恐难当重任!”

你有本事就先贬晏殊再贬我,看看赵祯炸不炸毛!

刘娥的神色又恢复沉静,却又转到了另一个话题上:“狄卿在兖州时,擒获渤海王族大荣复,此人请求归附国朝,希望招安?”

狄进抿了抿嘴:“是。”

刘娥道:“机宜司初立,若有这么一位熟知辽人底细的渤海遗民任职,对于抓捕辽人谍探,可有助益?”

狄进念头百转,想到了各种推诿之策,但最终还是摒弃了侥幸,认可道:“太后圣明!自有助益!”

刘娥微笑:“国朝用才,当各尽其能,狄卿要好好教导一番这位渤海王族,擒贼建功,不要辜负臣民予他的一番信任!”

第二百六十六章 你看!他们急了!

“大娘娘在垂拱殿召见仕林?”

赵祯放下手中的书卷,眉宇间不自觉地露出担忧之色。

能得执政太后亲自召见,对于官员自身的地位其实是一种隐性的提升,但关心则乱,他还是怕狄进顶撞了大娘娘,落得个被贬出京的下场。

所幸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练,年轻的官家同样有所成长,深吸一口气,冷静下来:“垂拱殿议的,都是朝堂政务,狄卿才干出众,大娘娘定是有要事嘱托,唤阎都知来!”

阎文应很快前来:“官家!”

赵祯直问:“馆试如何?”

阎文应已经知道,狄进把重礼全部折合成铜钱,运了整整两大车,还给了义子阎士良,固然很是失望,但还是不愿得罪对方,立刻答道:“狄三元才学出众,馆试自是从容以对,圣人亲见,亦多称赞其宠辱不惊,授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

这正是赵祯当初定的官职,却是不合规制,如今狄进同判兖州归来,倒是不会有臣子明面上反对了,当然如果按照赵祯的想法,至少也该直史馆,再得一个实职差遣。

现在这样也还行,赵祯知道自己没有执政的权力,必须沉住气,颔首道:“大娘娘圣明!”

阎文应很清楚,官家招自己来,就是问明垂拱殿内太后到底说了什么,换成平常,他是万万不敢乱传话的,但此番太后似乎有意让官家知道一些事情,便接着道:“圣人还有意,让狄直院提举机宜司呢!”

“提举机宜司?”

赵祯目光一亮:“大娘娘圣明!狄卿有破案之智,查敌之明,此前正是他挫败辽人的阴谋,如今机宜司若能由狄卿统领,定能肃清邪氛,还京师以安定!”

对于机宜司的建立,赵祯确实是认同的,他对于皇城司并没有好感,认为这群人已经难以发挥出当年太祖成立时遏制外敌的作用,另立机宜司是合适的,如果自己信任的狄进能掌管这个部门,那就是两全其美了。

阎文应想到机宜司夺走了原本属于皇城司的权力,就是一阵窝火,却没有丝毫表露,反倒以惋惜的语气道:“狄直院以年少难当重任为由,并未应下此职……”

赵祯怔了怔,目光微微一闪,突然意识到,大娘娘突然给自己看重的臣子如此大的权力,这其中定有蹊跷,缓缓地道:“狄卿此言不无道理,他终究年轻,若提举机宜司,朝中恐有非议,大娘娘应另择人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