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77(1 / 2)

加入书签

依旧要开,但只有知恩的党项族群,才能继续享受我朝的恩德!”

实际上,战事一起,榷场是必然关闭,贸易是肯定断绝的。

但这件事由宋廷发起,还是由党项人请命,意义却又有所不同。

获利最大的卫慕氏主动提出,这代表着李氏父子忘恩负义,倒行逆施,连党项内部都看不下去了,希望宗主国不让这等豺狼之辈继续窃据夏州大权!

当然宋廷一向仁德,绝对不会亏待,先期封锁贸易,待得后面与卫慕氏的贸易还是会放开,而其他的党项各部,就要视情况而定!

是想要当李氏那般喂不饱的豺狼,还是沐浴在国朝恩德之下,自己选吧!

这就是贸易层面的师出有名,卫慕山喜早就已经上了宋人的船,这个时候更不会首鼠两端:“外臣愿上书,表明所愿!”

“好!”

此时御街已至尽头,皇城就在眼前,狄进翻身下马,众人齐刷刷地随之下马,走了进去。

无论是看守皇城的禁卫,还是进出的官员,每一位都行注目礼。

确实从未有一次出访的使团,有这回得到万众瞩目的待遇,但想到在辽国惊心动魄的经历,这无疑也是众人应得的。

而狄进将卫慕山喜安排好,尚未入礼部交接,就见到前方内侍省都知任守忠早早恭候:“狄正使回来了,一路辛劳,圣人、官家请狄正使去垂拱殿议事!”

“是!”

狄进平静还礼,心头大定。

他为什么要将自己平夏策略,连同使节团在中京的遭遇,一同递入中书门下,为的正是借三次刺杀,造成一场前所未有的冲击。

也正因为这场冲击,此时在三国关系上的话语权之重,他无疑超过了任何人。

而等到卸下使臣的职务,回归到朝臣中的一员,效果就难免打了折扣,能得到第一时间的召见,无疑是最希望看到的发展。

垂拱殿内。

太后刘娥,官家赵祯、首相王曾、次相张士逊、参知政事吕夷简、参知政事夏竦、枢密使张耆、枢密副使陈尧咨、三司使范雍、御史中丞晏殊,确实汇聚一堂。

天下军州,国朝大事,尽皆出自这十人的决断。

而现在不仅是他们在殿内进行激烈的探讨,外面还有许多臣子等待着君臣奏对。

因为此番议事的,是影响接下来十数年,乃至整个宋朝国运的巨大事件,每一位朝官都迫不及待地发出自己的见解。

等的久了,外面的臣子顾不上失仪,甚至有些大嗓门传了进来,隐约还有某位御史言官驳斥旁人的声音。

值此特殊时期,殿内君臣也没有怪罪。

直到某一刻,外面突然安静下来。

殿内也陡然一静,赵祯的眼睛亮起。

自己要等的人来了。

W?a?n?g?址?F?a?b?u?y?e??????????ē?n???????????﹒?c????

果不其然,伴随着沉稳的脚步声,迎着众人的注目,那一袭绯袍的年轻身影走入大殿,朗声行礼:“差契丹主生辰使狄进,使辽归来,拜见太后,拜见官家!”

第三百八十八章 当仁不让的争取主导权

“狄卿此行劳苦,于国朝有大功,赐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