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65(1 / 2)
,但他瞻前顾后,一方面要顾忌河西境内的稳定,一方面又想借辽人之势威逼我朝,反倒错失了最好的时机,现在别说他能否成功入侵,我甚至有几分把握,让这第二场侵边之战打不起来!”
公孙策完全明白了:“仕林,你要去河东?”
狄进微笑:“不错!陕西局势已定,和党项,灭李氏的策略,从河东开始正式执行!”
……
“河东!”
政事堂内,王曾放下前线奏劄,看向对面那位同僚,眼神里闪过凝重与忌惮。
王曾和吕夷简此前的关系一直很好,吕夷简当年知贡举的恩师王旦,也曾提拔过王曾,丁谓作威作福之际,两人也是处于同一战线,与那等佞臣抗争到底,而自从吕夷简入两府后,也不止一次支持过王曾的决策。
但王曾没想到的是,吕夷简正式为相后,居然如此快地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毫不掩饰地开始争锋相对。
更令他头疼的是,好不容易将陕西那边的局势稳定下来,让吕夷简支持的狄进插不上边,这河东怎么又横生枝节了?
果不其然,当机宜司的奏劄在宰执手中转了一圈,吕夷简威严的声音响了起来:“李贼欲联辽人之势,侵我河东之地,诸位可有应对之法?”
堂内一片安静,都在消化这突如其来的变数。
至于应对,还真的难办!
西夏不怕,可辽人也集结了军队,在边境虎视眈眈啊!
眼见众人不应,吕夷简接着道:“老夫倒有一个人选,狄进狄仕林,他本是河东并州人士,此前出使辽国,屡屡挫败夏人阴谋,最终迫使辽帝在各国使臣面前对夏用兵,倘若此番辽人蛇鼠两端,自可由他出面质问,辽主何以背信弃义,贤名尽丧!”
别说王曾,其他老臣都面面相觑,惊于这份峰回路转。
与范雍、夏竦、高继勋平起平坐,争夺陕西前线的战争话语权?
不!
事实证明,那个人准备独领一路!
偏偏相比起陕西的局势,可以论资排辈,河东的局势又不同了,极有可能要同时面对辽国和西夏的联手威逼。
即便放眼朝堂,资历为重,也没有人比屡次应对辽人和提出《定边十策》的狄进,更加合适的官员!
因此在首相王曾的沉默下,新相吕夷简缓缓起身,斩钉截铁地道:“前线战况,瞬息万变,不可拖延,两府当向太后与官家举荐,太常丞、三司盐铁判官、史馆修撰狄进,知河东路麟州,兼本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副使,对辽急事不及奏报,可便宜行事!”
第四百三十二章 朝堂上最年轻的经略相公,天章阁侍制
“仕林,一路珍重,痛击西贼,扬我国威!”
“承诸位吉言!”
京师外,长亭边,一群人正在向狄进送别。
不仅公孙策、王尧臣、范仲淹、韩琦等好友齐至,同属三司、馆阁的许多同僚,也一并前来。
正如吕夷简所言,河东局势不比陕西,既然前线有西夏异动,当断则断,万万不可拖延,因此朝廷的任命下达得极快。
狄进新的本官、贴职和差遣,下来了。
以本官正六品右司郎中,贴职天章阁待制,知麟州兼河东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副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