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16(1 / 2)

加入书签

会对朝廷的统治造成巨大的冲击,重创辽军是完全可能发生的事情。

现在狄进却要泼冷水,会有多少人愿意信他?还是觉得他如今得灭西夏,反倒盼着河北那边不要匆匆北伐,待得来日得入两府,再将光复燕云之功也收入囊中?

有些事情,在没有做之前,就已经预知了结果,但即便如此,狄进依旧要做:“机宜司将战报汇总,交予大名府,我会同时写信,上交枢密院,再传信给夏公,希望他们至少能做到一点,未虑胜先虑败!”

大荣复面色立变,压低声音道:“如果那边不听,我们该怎么办?”

“但尽人事,不计天命,天命即在人事中!”

狄进毫不迟疑地道:“无论如何,河西都要做好准备,倘若北伐不利,我们要用手中的力量,守住这片来之不易的战果!”

第五百零六章 宋军:优势在我!夏竦:感觉要完……

“唔!”

大名府的帅司中,夏竦缓缓放下书信,眉头紧锁。

最初威逼辽国,作势北伐,收复燕云,就是对方的提议,他原本还有顾虑,等到太后在垂拱殿内提出衮服祭祖时,再无迟疑,趁机上书。

事实证明,这一步很正确,北伐的矛盾被衮服祭祖的冲击分散,夏竦固然也遭到了无数的弹劾,可身为宰执,哪个身后没有高高摞起的弹劾奏劄,只要将这份功劳稳在手里,他就是两府独一无二的功臣。

但没等夏竦得意多久,事态就开始失控了,别说其他人,就连他自己都是一路被推着,来到了这个位置上。

平心而论,即便没有狄进的这封书信,夏竦近来的心中,也不免生出许多担忧和顾虑来。

宋辽之间的真正交战,是从宋太宗第一次北伐开始,到澶渊之盟签订,断断续续打了二十五年,而从澶渊之盟签订到如今的天圣九年,太平了也是刚刚二十六年。

但这份太平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正如第一次北伐的前序,是太宗灭北汉一样,当年北汉北汉政权割据河东,作为辽国附庸,屏蔽燕云,太祖在实施先南后北的进军方略中,曾分兵攻取北汉,试图铲除辽的附庸政权,以便收复燕云,但每次进攻均遭辽援军阻挠而未果。

直到太宗继位后,太平兴国四年亲率大军攻北汉,先败辽援军,继破太原,才是大功告成。

北汉一灭,就攻燕云。

同样的道理。

西夏一灭,可攻辽国。

可也太急了些。

当年宋灭北汉,未及休整战力,太宗即令转兵北向,欲一举夺取幽州,结果惨败于高梁河。

而今宋灭西夏,同样未及休整战力,即调西军北上,与河北禁军合归一处,准备北伐。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b?u?页?不?是?ǐ????????ē?n?Ⅱ???2?5?????????则?为?山?寨?站?点

岂非犯了类似的错误?

夏竦其实并不愿意如此。

他虽然不喜狄进,却很认同对方的战略眼光,屯兵河北,威逼辽国,是为了争取战略主动。

事实证明,辽人为了保住燕云之地,确实将援助西夏的军队撤了回来,这就证明辽庭怕了,既如此,宋廷完全可以在河北整军备武,不断做出威逼之势。

何况备战本就不止是钱粮,最关键的还是兵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