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43(1 / 2)

加入书签

可现在,恰逢天圣九年结束,宋朝灭了西夏,哪怕李氏尚未称帝开国,但这个地方割据势力,也是公认的边陲大患,关键是收复了前唐都未能拿回的河西之地,实在是巨大的功绩。

而且北伐的论断,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刘平军终于是从涿州撤回来了。

北伐从今年三月起,至十月撤军,历经七个月,正式结束。

如果单纯地从伤亡人数来看,此次北伐无疑是失败的。

三路大军,两路统帅任福、葛怀敏战死,而刘平回到雄州不久后也倒下,这一倒就卧床不起,好似精气神全部耗在了涿州的城头。

而宋军的中层将领同样损失不少,至于士卒的统计,阵亡至少在六万以上的,算上民夫更惨,粗略估计,就有上十万人员的伤亡数。

历史上神宗朝五路伐夏失败,算上民夫的伤亡,近百万之巨,如今看似没有那么惨,但要知道,历史上同时期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场惨败,几乎都是全军覆没,但三场阵亡的人数加起来,也不过三四万宋军。

其中损失最严重的是军官层,边军骨干死伤大半,后来狄青、种世衡等新晋将领飞速冒头,也是因为上面空出了太多位置。

现在将领层没有死伤那么多,但底层士卒阵亡更多,尤其是由西北调去河北的边军,伤亡惨重。

所幸辽国也不好受。

任福、葛怀敏两路,萧孝穆战术精妙,步步为营,将之诱入陷阱,以极低的代价大破两路宋军,但刘平这一路,在涿州和辽人硬生生地死磕,这支宋军的杀敌与阵亡,都是在攻防战里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

以致于辽军的伤亡粗略估计,也破了三万之数。

看起来比起宋军少一半还要多,但辽国的人口本就不足宋的十分之一,如今辽国的人口在六百万左右,常规军队也就二十万,看似疆域辽阔,又都是地广人稀,燕云之地巴掌大的一小块地方,承担了全国的一半的经济。

如今辽军不仅阵亡了三万的正规军,原本繁华的涿州在半年内被打烂掉了,燕云其他各州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说是惨胜,绝不为过。

同时宋军一退,辽庭中枢就开拔,辽帝耶律宗真领文武百官,从中京城去往了上京城。

萧耨斤没有去守陵,以辽帝亲母之尊,成为了太妃,而太后萧菩萨哥也没有回上京,称病难以行走,居于云州城。

于是乎,耶律宗真抵达上京后没几日,先是派出御医去嫡母那里尽孝,然后又匆匆将云州城升为大同府,定为西京,辽国正式实施五京制度。

毕竟太后不能居于一个州,至少得是陪都,才能让耶律宗真这本就没什么威望的辽帝,不至于威严扫地。

可如此也体现出来,辽国朝堂固然没有完全分裂,但短时间内想要弥合,也是不可能了,只能维持着一个基本的体面。

这些消息传回了宋廷,令上下大为振奋。

北伐打成这样,虽然成功肯定没成功,毕竟燕云十六州没有收复回来,但若说像前两次那样无功而返,又是不严谨的,更像是两败俱伤。

而宋朝对上一向畏惧的辽国,居然打了个两败俱伤,其实就已经是一场意义深远的胜利!

因此有臣子提议,新的年号为“昭武”,寓意宣扬武威,振兴武备,再加上“昭武”一词最早见于《汉书》中《地理志》所属的张掖郡昭武县,正合如今收复河西之意,故而可用这个年号。

但有大批臣子提出反对,认为“昭武”与宋廷扬文抑武的国策相违背,哪怕国朝打仗的年岁远比太平得多,但也不能因为一场胜利,流露出穷兵黩武之态。

也有大臣提议,改年号为“康定”,取“安康稳定”之意,先罢战修养,与民休戚,待得康定之后,再启北伐,一举收复燕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