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72(1 / 2)

加入书签

了台,御史都有话说。

权知开封府事,是那群言官最喜欢盯错处的位置,陈执中还挺期待的。

可狄进面容平和,语气淡然,所说的话语却不吝于石破天惊:“此案确要重审,不过并非是我开封府衙一处断案,而是由刑部、大理寺、审刑院协同办理!”

四位属官齐齐怔住。

庞籍声调上扬:“狄大府之意,是要三司会审?”

陈执中的嘴角则忍不住溢出一丝弧度:“这未免有些……”

“小题大做?”

狄进用了一个明朝才有的成语,正色道:“人命大如天,刑案无小案,绝无小题大做之说!何况此案关乎律法与人情的冲突,恰恰是一个探讨《刑统》的契机!我朝的律法,至今还与前唐一致啊,我辈士子岂能坐视?”

庞籍身躯一震,立刻道:“此言大善!”

唐宋律法,在书面上几乎是一致的,但落到实践处,其实又大不一样。

毕竟唐朝还是高门士族掌权的社会,哪怕这个自魏晋南北朝以来极其兴盛的阶层,已经走向了穷途末路,可也依旧把持着上升渠道,依旧由他们制定着社会运行的各种规则。

而宋朝的阶级流动性,远远超过唐朝,寒门贵子的比例固然不多,却有占据要职者,再加上宋朝的儒学百花齐放,各种思维冲击,从律法条文到具体的判词可以看出,执法者颇多灵活,裁决往往对弱势群体有利。

不仅如此,宋儒还很看不起前唐高门执政,他们认为自己是通过科举公平公正地选拔上来的,而唐朝的科举懂的都懂,所以此时此刻,庞籍目光大动,立刻予以附和。

“借此案修订《刑统》?”

陈执中脸色则是变了,叶及之和谢松干脆懵了。

这层次拉得有点高,让他们猝不及防啊!

“太后和官家圣明,已然应允,想来两府的文书不日即将送达!”

狄进则往正堂一坐,露出亲和的笑容:“此事由我开封府衙主导,上下一心,我等可要精神点,不能丢了份,让刑部、大理寺和审刑院看了笑话去啊!”

第五百四十五章 跟着大府,名留史书!

“不愧是他,刚刚回京,就能顺水推舟,搅弄风云!”

吕府书房,吕夷简目露赞许。

推官谢松,是吕氏门生,能回京任开封府衙的要职,也是得到了吕夷简的关照。

这样的门生遍及天下,恰恰是吕氏强大的根基。

因此宫城和府衙的消息,几乎是不分先后地传到了吕夷简的耳中。

宫城内终究慢一些,府衙则是即刻送达,让这位当朝宰相陷入了沉吟。

历史上的《宋刑统》自颁布以后,于宋太祖乾德四年(966年)、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四次修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