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36(1 / 2)

加入书签

是在北伐失败的情况下。

所以现在辽国愿意重谈盟约,甚至还愿意减免部分岁币,简直是给对方一个借坡下驴的完美台阶,那位刘太后势必是大喜过望,欣然应下。

反观大辽国内。

别以为契丹人不会变通,恰恰相反,他们很知进退。

自从被宋人打到中京后,契丹贵族的态度明显发生了变化,对于宋人的态度再也不是高高在上的俯视,而是多了几分明显的忌惮,乃至惊惧。

愈发冷清的中京如此,驻守燕云的屯兵也是如此。

在这种情况下,倘若和谈顺利,重定盟约,哪怕减去一定的岁币,这群契丹贵族也是会愿意的,而一手促成此事的萧耨斤,自然能树立权威,安定国内。

真别说,这个决策一出,这封信件一拿,当时萧孝忠、萧孝友等兄弟一看,也是纷纷赞许。

这位太妃固然有时候偏执得难以理喻,但有的时候还是能成事的,不然的话,辽圣宗也不会扶持她,作为年幼太子的权力过渡之选。

所以听得萧耨斤提出外交上的功绩,萧孝忠一时间也没话说,巧合的是,外面内侍传来禀告的声音:“圣人,往南朝的使臣回来了!”

“哦?这么快!”

萧耨斤双目一亮,马上起身,朝前走了几步:“让他进来!”

可当那个使臣低着头真正走进来时,殿内三兄妹的脸色却变了。

从对方苍白的脸色,微微发颤的脚步,就能看出,此行似乎……并不顺利?

萧耨斤最是迫不及待,来到面前,上扬的声调极为凌厉:“宋人太后不答应?她要什么条件?”

那位使臣腰弓得更低了,取出一封信件,双手高举过头顶,闷声道:“此乃南朝刘太后的回信,臣不敢隐瞒,请圣人过目!”

萧耨斤劈手接过,撕开信封,去看那已经用契丹语写好的书信,但看着看着,好像不太相信,揉了揉眼睛,再看了下去。

旁边的萧孝忠并没有干等,直接拉着使臣,低声询问了一番,顿时勃然变色:“你是说,南朝太后在元旦大朝会上,对着文武百官扬言,‘河西虽复,不收燕云,何以衮服祭祖’,然后以元妃之信,问我朝索要每年五万牛羊骏马,三万铜钱的岁币?”

“反了!反了!!”

旁边的萧孝友确定之后,双拳紧握,表情震怒:“南朝简直……欺人太甚!”

就连他们都接受不了,那情绪本就不稳定的太妃沉寂了片刻,一声歇斯底里的尖叫陡然回荡内外,好似能刺破几人的耳膜:

“啊啊啊——!我要宋人死!!”

第五百九十章 太妃要宣战!

燕京。

析津府。

萧孝穆立于一座稍显简陋的沙盘前,神情专注。

直到明显的脚步声传来,到了身后,他的视线才收回,开口询问:“宋人动向如何?”

“边地堡寨,皆加强了兵力和戒备,不过从谍细探来的消息,通往大名府的运河中并没有大量粮草辎重运输,显然他们并不准备再次北伐。”

来者是萧匹敌,沉稳地回答道。

萧孝穆又问:“那河西呢?”

萧匹敌顿了顿,低声道:“河西还未传回消息……”

萧孝穆并不意外,只是语气里带着几抹苦笑:“当年宋人面对西夏,边防无山川之利,虽有二十万边军,但太过分散,不比党项人可攻可守,故而视之为边地大患,如今我大辽面对宋人,也将有这样的烦恼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