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02(2 / 2)

加入书签

整个过程都是白天,司马光又是太学学子,即便要休息也不该来国子监,最大的可能是来见某个人。

那么屋内就少了待客用的茶具和酒注。

同时司马光所在的位置,也不在待客的外间,反倒是位于里间,靠着床边倒下。

“司马君实是文人才子,没听说习武,如果凶手来袭,有机会特意避入里间,再被毒镖射中,倒下身亡么?”

“亦或者凶手给了他机会,一步步进逼,让他退入了里间?”

狄知远在心中问出两个问题。

然后摇了两次头。

他从三岁时,就跟着姑姑习武,打基础。

虽然由于身子太小,考虑到成长发育,还没能练出真功夫,但唯独一点,连姑姑都称赞他有悟性。

那就是眼力劲。

通过观察目标的坐卧行走,判断对方的实力高低。

行走江湖最重要的,就是观察到什么人能招惹,什么人需要退避三舍,这其实才是安身立命的一大手段。

狄知远就很有眼力劲,能迅速判断出一个人的体格强健,武功高下。

而根据他的观察,司马光就是一个普通的书生,连君子之艺防身都不具备,若说身怀绝世武功,到了连他都完全看不出来的地步,实在不太可能。

如此就否决了第一个问题。

司马光无法避过凶手的袭杀,主动退入里间。

那么第二个问题,是凶手给司马光机会,让他从外间缓缓退入里间的么?

狄知远认为可能性也极低。

在国子监内直接杀人,凶手哪怕再无顾忌,追求的都是快狠准,谁敢磨磨唧唧,横生枝节?

就算要逼问什么,也是让司马光原地回答,三言两语间得不到所要的答案,一记毒镖正中胸膛,确定其死亡后飞速离开,才是本案凶手会做的事情。

当然,由于尸体已经被搬走,现场线索缺失了不少,这仅仅是最粗略的推断。

“司马君实死在这个便宜院落的里间,是不是代表着,他就准备在里间与人见面?”

“这是一个线索。”

狄知远默默记下这点,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案发现场。

当务之急,是先找到两位小伙伴。

公孙彬今年十四岁,包默成十二岁,虽然都是少年郎,但比起他这种今年九岁半,学习破案知识不到两年半的小郎君来说,行事起来还是要方便许多的,正是打探案情的最佳帮手。

狄知远这回目标明确,直接从国子监的一条小道,来到太学旁边,轻盈地一纵身,翻了过去。

还未抵达决明斋,就见到三个人走了出来。

左右是包默成和公孙彬,被他们夹在中间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太学学子,曾巩。

“子固兄安好!”

狄知远目光一闪,上前行礼。

曾巩四年前入太学,每每考试名列前茅,才气和品德都受人赞许,和上一届状元郎王安石关系莫逆,也挺欣赏司马光的才学,向欧阳修举荐过对方的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