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9(1 / 2)

加入书签

只听个开头就知道说的是哪家。

“可是我们大通坊的胡家?”、“唉真是丢了咱们大通坊的脸。”、“胡家这般欺负人汤家,真造孽,难怪胡举人做了举人没多久就死了。”、“真是老天看不下去。”

唱腔直白利落,最后小孩学了一段,在街头奔走玩闹唱出来,是在临近的几个坊间流传开来,人人暮食后磕牙闲聊就是这桩事。

那几日,胡家院门紧紧闭着没人敢出去。

胡康两个儿子在家里骂,却不敢大声,只会窝里横,自从奶奶被衙役抓走后,他俩知道是汤显灵一个夫郎敢告官,此时哪里敢打上汤家门。

就是上街赶唱戏的都不敢。

这俩男郎被胡家老太太惯大的,老太太整日念叨:你爹日后做了大官,我们二郎三郎就是娶千金那也娶得。

俩人不事生产,不是少爷却养成了少爷。

胡老太太病倒后,屋里做饭都没人做。

……

小折子戏火也是小班主没料到的,在西市演了一日,就有看客说:“戏好听痛快就是糙了些,告官那场不行不行,我听人说,当时胡家在堂前还闹了起来。”

班主:?这般火吗?

“小夫郎告死去的举人夫婿,咱们府尊主持公道还给罢了举人功名,这都传开了。”

班主连夜加班写戏,后来与汤五哥说好的‘唱三日’,最后班主靠这个戏卖起了票,赚了不少,戏是尽善尽美,唱了十多日,东市还有戏班子也学去了,各个版本都有。

就差把胡举人写活,在堂前再铡一遍脑袋了。

百姓抚掌称快叫好。

卫少爷同好友顾三郎流连西市取乐,又听到这出折子戏了,“昨个儿在东市就听了一耳朵,怎么西市茶楼里说书的也说起来了。”

“我瞧着城里妇人夫郎都爱听,掷钱打赏不手软,说书人赚的多吧。”顾三郎说着,“什么好赚,这些戏班子就一股脑演什么。”

正常。

丁权见二人说起这个话题,卖巧说:“两位少爷,这事是真的,那说书人嘴里的汤五哥,卫少爷没见过,但吃过他家东西。”

“你是说——”卫少爷仔细想了下,恍然想到:“那个肉松面包?”

“是了,卫少夸了句还不错,虽然糙了些,我后来想再买些,跑去一看扑了个空,他家铺子关门,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这桩缘故……”丁权一一说了一通。

不知不觉,周边人都围了上来,听得津津有味。

“原来汤五哥还做朝食?”

“在哪处?”

“我也去买来给他花花钱,他一个小夫郎不容易。”

“可怜见的……”

第43章

汤显灵和皇甫铁牛是四月二十九日定亲连着成婚,之后七日给汤父下葬,回来当日状告胡家,又三日将李家院子收了回来,当天就开始修葺院子。

墙面、地砖、屋顶瓦片杂草。

虽是请了工人,但皇甫铁牛也没闲着,他有一把力气,爬上爬下在旁一起干。汤家是给工人管饭的,每日工费十五文钱——这些还是带了些手艺的工人,若是纯纯挑工干力气活的还会少个三四文钱。

但是饭是必定管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