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80(1 / 2)

加入书签

?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因为一点成绩就狂成这样?甚至连职业选手资格都没有啊!

真是小瞧了记者的笔杆。

只有原本和她相熟的芝砂理解她,她也只和芝砂偶尔沟通几句。《职业网球月刊》旗帜鲜明地表示看好她。此次井上虽没和芝砂一起出国,但也在国内写文,客观评价了她的球技,认为她前途大好,JTA让她离开是“本年度做出的最失败的决定”。至于花边消息什么的,他还不屑于用这些来博流量。

而其他碰了钉子的媒体,在发表关于秋川的评论时,笔法就很春秋了,态度就很值得揣摩了,不约而同使用了“虽然但是”句式。虽然她发挥的很出色,但是她的对手实力更强,评估下来的胜率更高。虽然她杀穿了下半区,但是决赛不是那么好应付的。虽然她打法全面、武器库丰富,但是这次对方有足够的时间研究她。

他们不敢发表太消极的评价,因为大多数人还是喜爱她,他们也怕被网友们追着骂。只是他们自诩“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在狂热看好她的气氛中,自认为“众人皆醉我独醒”,断定她的胜率不超过三成。

他们的断言并非没来由地,她在正赛里声名鹊起的太快,各位选手为之侧目。而上半区的佼佼者们,早就预感到她会打入决赛,早就把她视为必须扳倒的对手、想办法研究她了。

JTA的态度就更暧昧难言,虽然网友们的呼声越来越大,“秋川归队”已然形成热议,争论点只在于她拿不到外卡怎么办,能不能破例作为替补,但协会还是暂缓了私下与她沟通的日程。

他们不愿冒险,只想稳妥行事,等决赛结果出来后再做决定,能赢最好,赢不了那就无事发生。不过事情没必要做绝,两头逢源才聪明,所以他们通过官方账号发布公告,对她的决赛表现表示出高度的期待,并称不日将与她对接归队事宜,无论怎样,日本队永远是她温暖的家。

决赛前夜的晚上八点钟,酒店前台敲门,为她送来了一封信件。

莉莉有些疑惑,都不敢打开,一关上门就立刻扔到地上,躲的远远的,警惕异常:“有没有危险啊009,里面是什么?”

该死的越前绘声绘色,给她描述了很多危险场景,提醒她晚上不要独自出门。什么对手可能找一面包车人过来弄她啦、在她的饭里偷偷下药啦,心思歹毒的人为了争夺唯一一个名额,无所不用其极。

009:“……没有。”

于是她捡了起来,慢慢打开。是一封写满字的正式函件。

德国网球联合会,抢在所有参赛国家的网协前面,郑重向她发出了邀请。

莉莉诧异挑眉,没想到别国还真关注这么个小小的外卡赛?

那封信写的措辞严谨,对打扰她备赛深感抱歉,却又声称,在此时送信过来,正是为了表明他们的强烈决心和足够诚意。因为这封信不以她赢得外卡为前提,无论输赢,来自德国的邀约均有效。即使她参加不了U-17,他们也愿意为她提供准职业级别的培训,并衷心地希望赛后与她“当面聊聊”。

看完后,莉莉随手把信放在一边,心里并未觉得太过喜悦。这些都是赛后再去考虑的东西。

她突然想到安娜·怀特了。

安娜当时备受瞩目,还有着最佳新人的头衔,粉丝众多,和她现在的处境何其相似?她竟然是在这样的期待和压力里上场的吗?

直到此刻,她才完全理解了对方最后的致命失误。

第二天的决赛首盘,莉莉遭遇了对方的迎头痛击。

从上半区厮杀出来的对手,对她大出风头早就看不顺眼了。为什么大家的影响力都不如她?秋川不就是个普通选手,发挥稍微亮眼一点而已,凭什么这么多人只关注她?她也是从整个半区里杀出来的啊,两人有什么不同?

她想了好久都想不明白,心里却十分生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