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1(1 / 2)

加入书签

我并没有这样的意思。尊贵的荷兰大公殿下,我们霍华德家族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不会有那种东西。”

在这个时代,持有非拉丁语版福音书等同于异端,一旦罪名成立,轻则陷入牢笼,重则直接上火刑架。

诺福克公爵可不敢认这样的罪名。

诺福克公爵的儿子萨利伯爵只能帮父亲解围:“尊贵的大公殿下,我很好奇您将使用的教材。请问,您能满足我的好奇心吗?”

“我拜托托马斯·摩尔爵士帮忙把一些小寓言故事翻译成英语。另外就是工厂的规章制度。”

各工厂、作坊都有相应的卫生制度和工作纪律,比方说几点上工,什么时候下班,工作间的卫生如何分配、如何进行,都是有一系列的规矩的。

朱厚烨才不会允许工人们在工作间里撒尿、拉屎。

特别是白糖作坊这些跟食物、调味料有关的工坊,那可都是要入口的。

朱厚烨绝对不会忘记病从口入这种话。

“一些寓言故事?”

“是的。不是只托马斯·摩尔爵士,还有伊拉斯谟先生,他也在着手荷兰语的基础教材。”

亨利八世道:“也是这些小故事?”

“是的,陛下。”朱厚烨道。

华翰大主教非常郁闷:“为什么不是福音书?”

朱厚烨道:“猊下,世俗的事情归世俗,宗教的事情归宗教。这是我的原则。诸位神甫愿意在各自的教堂、修道院教导民众拉丁语,这是教会的事。我的基础学校是为了世俗需要而建的。”

“世俗需要?”

“是的。根据近三年来,领主府下属各工厂、作坊的报告来看,能读会写的工人,更容易进入工作状态。他们的工作成果也普遍优于不会的人。”

亨利八世道:“原来如此。原来能读会写,他们的工作效率就越高。”

“是的。里面是不是有别的原因,我不知道。反正工坊最终统计的效果就是这样。”

所以朱厚烨的工厂和作坊更喜欢聘用能读会写的工人。

亨利八世道:“亲爱的莱特,建立基础学校是你想出来的吗?还是圣人国的传统就是这样。”

朱厚烨道:“陛下,在我的故乡,读书识字是一件成本非常高的事。跟英格兰大不一样。”

“哦,为什么?”

亨利八世来了兴致。

朱厚烨道:“这是语言和文字背后的规律的不同造成的。欧罗巴的文字对照语言,其实是语言发音的字符话,也就是说,只要掌握其中的基本规律,会说话,就能读会写,最多也不过是拼写错误而已。而我故乡的文字属于象形字。”

“象形字?”亨利八世不懂。

“举个例子,太阳,用绘画的方式,就是一大一小两个同心圆,因为太阳的光晕是非常耀眼的,所以外面的那一圈不能省略。最后落到纸上,就是外面四四方方的一个口,中间一横。日,太阳。

“而代表方位的,上和下,一长横,代表参考对照物,最开始的时候是用短横表示方位,后来发现这样很容易搞错,所以多了一竖,加强视觉效果。所以现在的上和下,是这样写的。”

朱厚烨一面说,一面写。

他道:“当然,这不是唯一的规律,因为语言和文字都有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的演变过程。唯一可以确认的是,我故乡的常用字符超过三万个,需要经过至少十年的时间才能学习完毕。所以,在我故乡,让普通民众掌握读写能力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工作。”

安妮道:“就不能简化这些字符吗?”

朱厚烨道:“可以,有人试过。但是即便是如此,常用字符也超过七千,需要至少五年的学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