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82(1 / 2)

加入书签

市因为商业需要而联合起来!

汉萨同盟很快就变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

伴随着一个个城市的加盟,在商业利益的促使下,汉萨同盟内部的加盟城市一个接一个地变成自由城市,科隆、明斯特、美因茨,都是明证。

科隆大主教只能选择波恩为选侯国首府,美因茨大主教被城市议会架空,都是这一时期见证汉萨同盟崛起的具体事件。

这些城市成立城市议会,对内压制教会和市民民主运动,对外,则迅速发展为扩展商业势力,垄断商业利益,压制来自同盟外的德意志城市以及来自英格兰、莫斯科公国和尼德兰地区的商业竞争。

没错,从商业利益的角度来说,以商人集团和城市议会控制着诸多城市的汉萨同盟,其实是英格兰、法兰西和尼德兰的竞争对手,也是朱厚烨和亨利八世、弗朗索瓦必须面对的敌人。

而汉萨同盟曾经的战绩,也让所以的欧罗巴王室警觉。

十四世纪中叶的时候,日德兰半岛上的丹麦就因为王国的特殊地理位置跟汉萨同盟的商业利益发生冲突,进而爆发战争。

日德兰半岛就卡在大西洋北海和波罗的海中间,它附近的海域是北海到波罗的海的必经航线,不存在绕道一说。

为了商业和自己的利益,汉萨同盟的联合舰队击溃丹麦海军,陆地上又占领丹麦全境,逼迫丹麦王室签下《施特拉尔松协定》,并在协定里面明文规定,假如丹麦的王位继承人否决汉萨同盟在丹麦的特权,那汉萨同盟就有权否决丹麦的王位继承,更别说赔款和其他方方面面的特权。

简直牛·逼·它·妈·给·牛·逼·开·门——牛·逼·到·家·了!

屁股决定脑袋。

虽然穿越之前,朱厚烨曾经对汉萨同盟佩服得五体投地,一再交出膝盖。但是现在,身为荷兰大公,朱厚烨注定了只能站在君主这边。

当然,如果要对汉萨同盟采取行动,朱厚烨就必须谨慎又小心。毕竟现在距离汉萨同盟解散还要一百三十七年。

萨福克公爵查尔斯·布兰登谨慎又克制地道:“可是我听说,您把莱茵河上的关卡全都拆了?”

朱厚烨道:“哦,是的。现在莱茵河流域常关税采取一税制。所有的商队、商人只需要在进入或者离开我的领地的时候缴纳税金。毕竟我现在需要大量的、物美价廉的物资好安顿那些可怜的女士们。能省一点是一点。”

这是莱茵河上的特殊性决定的。

汉萨同盟的形式非常特殊,是以城市为单位,一个城市的商人联合起来,加入该同盟,需要以城市之名向同盟缴纳会费,才能享受相关特权。但是汉萨同盟的特权是对外的,在汉萨同盟内部,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其他地区的链接并不紧密。

这也造成了不平衡,不平衡就会诞生矛盾。

伴随着这些矛盾日渐尖锐,德意志的割裂也就在所难免了。

也就是说,德意志地区城邦数量多、规模小,很大程度上跟汉萨同盟有关。

也可以说,德意志地区的政治和经济迟迟不能统一,汉萨同盟要背负巨大的责任。

同时,这些矛盾也被德意志地方领主利用,拿来收税。

有文件表明,汉萨同盟日渐强大的同时,莱茵河上的关卡也越来越多。十二世纪末的时候,莱茵河上的关卡只有十九座,十三世纪末增加到三十五座,十四世纪末变成了五十几座。

关卡数量如此之多,足以让莱茵河上的商品成本翻上一番!

对于朱厚烨来说,反正他又不收税——他早就把税收的权力丢给了议院——所以宁可拆掉这些关卡。

他相信,关卡被拆的好处,莱茵河沿岸的自由城市都能看到,这能让他的支持率得到提升。

也只有这样,他才能慢慢地在汉萨同盟的眼皮底下在这块土地上站稳脚跟,成为真正的君主。

见萨福克公爵和吉斯公爵皱眉,朱厚烨道:“其实我一直盘算着,要不要另外选择一座城市,修建货栈和集市,作为我们三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集散地,避开汉萨同盟的贪婪的爪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