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00(1 / 2)

加入书签

魏彬的神态和口气的变化,连旁观的人都注意到了。

朱厚烨这才答道:“我是建文遗脉。”

哈?

这跟他打听的消息不一样啊。

不过,再一想,也只有建文遗脉了。

大明对宗亲的管理非常严格,更别说从明仁宗颁布的禁海令,使得宗亲根本就没有机会漂洋过海,抵达十万里海路之外的欧罗巴。

“请问殿下是否有证据。”

“族谱算不算?”

族谱? W?a?n?g?址?F?a?b?u?页?í????ù?w?ε?n?????????5?﹒??????

当然算!

一行人直接跟朱厚烨去了书房。只见朱厚烨从书房柜子的暗格里捧出一只圣体匣式的黄金首饰盒。

只不过,这只首饰盒里装的不是首饰,而是一只紫檀木盒,紫檀木盒里放着两卷卷轴。

朱厚烨双手捧起其中一卷,递给魏彬。魏彬连忙双手高举国头顶,接过来。

其实第一眼,魏彬就认出来了,这是南京织造府专门制作的七色圣旨,七色缂丝云纹织锦,玉轴,有银龙纹样,缂丝云纹一丝儿不错。

“这是,南京织造府的?”

“是的。当年先祖逃出南京的时候,就曾经带走一部分宫中珍藏。这两卷就是其中之一。”

其实这是南京博物馆的复刻品。

至于上面的族谱,是朱厚烨自己默写上去的。

朱厚烨穿越前的历史上,曾经出过两次建文遗脉疑案,其中的建文族谱就是留下的文献之一。后来网络发达起来,有人又根据这份文献进行了推演,指出了其中的几个疑点,并发展出了一套明朝皇帝钓鱼的阴谋论来。

毕竟建文帝叫做朱允炆,而他的堂兄弟、后来的明仁宗叫做朱高炽,一个允,一个高,一个嫡支一个庶支,中间的字,自然是不同的。

后来又冒出了一个自称老朱家的人,也拿出了一份族谱,跟那份文献就差了前面三辈中间的字。

那次的网络吃瓜大战,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朱厚烨当然是其中之一。

而他默写的这份族谱,就是老人拿出来的,因为很多大佬都说这份很靠谱。可巧,当时他投资了一部关于明朝的剧,并且作为暑期历练,亲自盯着服化道,所以当成资料,记下了那份族谱。

朱厚烨递出这份族谱的时候,心里还在打鼓,可是魏彬根本就不敢打开,而是捧在手里,弓着身,道:“请问殿下,不知道老王爷何在,奴婢应当拜见。”

“吾之父兄不在此世间。”

“这,奴婢斗胆,不知发生了何事。”

“海啸。”

“海啸?”魏彬不明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